4月26日,青版財經小記者團的小記者們走進青島市家庭安全應急演練實訓基地,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安全知識研學之旅。在這里,抽象的安全知識化作可體驗、可操作的生動場景,小記者們從“聆聽者”轉變為“實踐者”,在互動中掌握守護生命的技能。
青島市家庭安全應急演練實訓基地坐落于青島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內,室內外面積各1500平方米,規模堪稱國內家庭安全應急教育領域的“旗艦”?;貎?4大主題體驗區如拼圖般環環相扣,涵蓋消防逃生、地鐵事故處置、地震避險、醫療急救等生活化場景。與傳統說教式教育不同,這里依托聲、光、電,動態模擬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將災害應對知識轉化為沉浸式體驗。
小記者們觀看了介紹自然災害的科普紀錄片。
首先,小記者們觀看了關于自然災害的科普片。影片通過真實案例,向孩子們展示了火災的可怕威力。影片特別強調了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火災隱患:老化的電線、未熄滅的煙頭、長時間充電的電器等。最吸引人的是影片中演示的正確逃生方法:遇到濃煙時要彎腰低姿前進,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門把手發燙時千萬不能開門;如果被困要設法在窗口發出求救信號……
在“自然災害互動影院”,小記者們觀看了關于如何應對臺風、泥石流、暴風雨等自然災害的科普片。當燈光暗下后,屏幕上驟然掀起滔天巨浪,臺風的呼嘯聲從四面八方涌來,小記者們不約而同地抓緊了座椅扶手?!芭_風眼過境時會有短暫平靜,但千萬不能外出!”影片中穿插的互動問答讓知識更易扎根——比如加固門窗要用“米字形膠帶”,撤離低洼地帶需“逆風弓身行走”。影片結束后,講解員詳細講解了應對措施:“臺風來臨前要加固門窗,儲備食物和水;遇到暴雨時,要遠離低洼地帶和電線桿?!毙∮浾邆冋J真記錄,生怕漏掉任何一個細節。
小記者們觀看了關于如何應對臺風、泥石流、暴風雨等自然災害的科普片。
轉入防空警報主題區,講解員老師詳細介紹了三種防空警報類型:“預先警報是‘長——短——長’的節奏,鳴36秒、停24秒,反復3遍,這是提醒我們需立即做好準備??找u警報則是鳴6秒、停6秒,連續15遍,急促的節奏意味著空襲已開始,必須立即隱蔽!最后是解除警報,連續3分鐘的長鳴,這時意味著危險暫時解除,但仍需保持警惕。老師還特別提醒小記者們,在進入防空洞避難時,一定要嚴格遵守秩序。要保持安靜,聽從指揮人員的統一安排,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間資源,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在防空洞中得到有效的保護。
主講老師黨博鑫向小記者們介紹防控警報。
在地震體驗臺前,老師向小記者們講解地震時的注意事項:“當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如果在室內,要迅速躲到承重墻墻角、堅固的書桌或餐桌下,用手臂護住頭部;如果在室外,應遠離高樓、電線桿和廣告牌,選擇空曠地帶避險。記住,千萬不要乘坐電梯,也不要盲目跳樓?!?老師一邊講解,一邊用手勢演示躲避動作。
小記者學習如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的頭部。
認真聽講的小記者們。
隨后,小記者們依次登上地震體驗臺。講解員按下按鈕。老師提醒:“一級地震通常震感較弱,但也要做好避險的動作。” 接著,體驗臺切換到四級地震模式,臺面開始劇烈顛簸。小記者們蹲在角落雙手抱頭,神情專注而緊張。最后,體驗臺模擬了六級地震的強震狀態,地板劇烈震動,“轟隆隆”的聲響仿佛身臨其境。小記者們雖有些驚慌,但依然牢記避險要點,直到震動結束。在一旁觀看的家長們感觸頗深。一位家長感慨道:“老師講解的注意事項非常實用,孩子通過親身體驗,比我們在家口頭說教時記得更牢?!?/p>
小記者體驗地震中的震動。
家長體驗地震中的震動。
在臺風體驗區,電子屏上跳出“臺風一級”的字樣。最先感受到的是微風拂過,拂動小記者們的發絲和衣領。當屏幕切換到“臺風四級”時,風機開始發出“嗡嗡”的轟鳴,風速明顯加大,小記者們感受到身體開始受到風力的影響,頭發被吹得凌亂,衣服也被吹得獵獵作響。當風力達到七級、八級……,狂風呼嘯著席卷而來,小記者們不得不努力站穩腳跟,以免被吹倒。
小記者們感受臺風的威力。
主講老師徐繼華用游戲的方式教授小記者們在地震中保護自己的要領。
這次沉浸式學習,讓每一位小記者都收獲滿滿。他們不僅將消防逃生、自然災害應對、防空警報識別以及地震避險等關鍵安全知識刻入腦海,更通過親身體驗,把這些知識從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技能。
小記者們不僅筑牢了生命防線,更在心中種下了安全意識的種子。他們將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深刻的感想,把安全知識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人受益。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