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青版財經小記者走進千憶湯包,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參觀研學之旅,深入探尋這家青島老字號湯包品牌背后的故事,感受傳統美食與現代經營模式碰撞出的獨特魅力。
小記者們合影留念。
小記者們踴躍舉手參加采訪活動。
“身雖千里遠,誰不憶家鄉”,千憶湯包承載著青島的記憶,薄薄的皮里包著大大的餡兒,再配上濃郁的湯汁,一口下去讓人十分滿足。活動開始后,千憶湯包運營總監蓋春青向小記者們介紹了千憶湯包的歷史:千憶湯包作為青島老字號和青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湯包品牌,誕生于1986年,最開始是兩位老人經營的小攤位,一碗小米粥、一屜牛肉灌湯包,承載著最樸實的味道,這一干就是26年。憑借著獨特的口味和高性價比,收獲了無數食客的好評,顧客也越來越多。
千憶湯包運營總監蓋春青向小記者介紹“千億”的發展歷程。
認真聽講的小記者。
2014年,千憶湯包正式注冊品牌,第一家直營店在市南閩江路開業,從此踏上了品牌化發展的道路。隨后,嶗山、市北、李滄等地的直營店相繼開業,中央廚房和供應鏈系統也逐步建立。目前,千憶湯包還榮獲了 “青島老字號” 和 “非物質文化遺產” 等榮譽稱號。
參觀預處理間。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小記者們有序地參觀了千憶湯包的制作生產線?,F代化的1800平方米、10萬級無塵無菌生產中心里,半自動化、標準化的生產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轉著??粗粋€個湯包在機器與人工的默契配合下誕生,小記者們不禁發出陣陣驚嘆?!霸瓉頊沁@樣做出來的,好神奇?。 ?一位小記者興奮地說道。在這里,每一個環節都嚴格遵循標準流程,從原材料的篩選,到制作工藝的把控,再到成品的包裝,都體現著千憶湯包對品質的執著追求。
參觀和面間。
在參觀中,小記者們了解到,千憶湯包直營店里除了各類備受歡迎的湯包,店內還提供骨湯面、海鮮面等特色面食。此外,店內的烤肉也堪稱一絕,搭配上各種清爽可口、解膩開胃的小涼菜,豐富了食客的選擇。
老師介紹湯包制作的過程。
小記者們學習制作湯包。
了解完千憶湯包的發展歷程和制作工藝背后的奧秘,最讓人期待的實踐環節終于來了。千憶湯包的老師為小記者們現場制作示范,傳授包湯包的技巧。只見老師手法嫻熟,拿起一張薄而有韌性的面皮,挖上一勺飽滿的餡料,輕輕一捏,一個褶子均勻、餡料充實的湯包就成型了。小記者們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紛紛躍躍欲試。在實際操作環節,小記者們圍在桌前,有模有樣地學著包湯包。盡管包出的湯包形狀各異,但大家都樂在其中,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制作好的湯包。
在采訪環節,小記者們紛紛拋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千憶湯包的餡料有什么獨特配方嗎?”“面對市場競爭,千憶湯包是如何保持優勢的?” 千憶湯包的領導老師耐心地一一解答。關于餡料配方,老師介紹道,千憶湯包選用金鑼直供生鮮肉、青島天然海捕大蝦、五得利九星級面粉、胡姬花純正古法花生油、壽光蔬菜等優質食材,不同餡料有著精心調配的比例,這是保持美味的關鍵。在談到競爭優勢時,老師表示,千憶湯包始終堅持非遺傳承的匠心精神,不斷優化產品品質和口味,同時借助標準化的運作模式、強大的供應鏈系統以及貼心的服務,這才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小記者們展示自己制作的湯包。
最后,參加的小記者們獲得了《社會實踐證書》,并和千憶湯包的領導老師一起拍了合影,為這次難忘的研學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斑@次參觀讓我學到了好多知識,不僅知道了湯包是怎么做的,還了解到一個品牌要發展好需要付出這么多努力?!?一位小記者在活動結束后有感而發。
小記者們積極舉手參加采訪活動。
此次參觀研學千憶湯包的活動,對于小記者們來說是一次走出課堂、走進企業的寶貴實踐機會。對于美食,他們不再僅僅滿足于品嘗,更懂得了背后食材挑選、工藝傳承的重要性;對于商業,也開始理解品牌發展并非一蹴而就,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揚,走過的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心血。
小記者們不僅收獲了知識與技能,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傳統文化與創新精神的熏陶。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次經歷會不斷激勵著他們,在面對新事物時保持好奇與探索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踐行精益求精的品質。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