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創造“中國奇跡”的主力軍,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在日前我市啟動的《青島市“十四五”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中,明確十四五時期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為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謀劃好藍圖。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打好開局之戰,青島民營經濟以其在市場中磨煉出的高度敏感性、高適應性優勢,將在全市科技創新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扮演主要力量。然而,如何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增加市場機遇厚植市場潛力,青島民營經濟政策及發展的著力點從”十四五“謀劃中可見一斑。
3月5日下午,在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上,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琳等相關負責同志,就“十四五”時期青島市民營經濟激發市場活力的重點舉措做解讀。
張琳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圍繞補短板、促升級、增后勁、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重大舉措、重大工程和項目,將重點圍繞民營和中小企業,推進六大項目工程,持續推動壯大民營經濟,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創新思路 多措并舉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十三五“期間,我市“壯大民營經濟攻勢”全面起勢,全市民營經濟主要指標強勢增長。這為”十四五“時期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就創新路數、改變打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方面,“十四五”明確,我市將圍繞補短板、促升級、增后勁、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重大舉措、重大工程和項目,持續推動壯大民營經濟。從壯大新興產業發展規模、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突破發展新經濟、打造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培育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等方面入手,形成創新發展新優勢。
強調優化產業結構,通過資源合理利用,產業合理布局,突出工業互聯網發展方向,形成生態發展新優勢。在適應國際及變化的新特點,全面提升民營企業外經外貿業務基礎上,通過提高雙向流動,厚植開放發展新動力。以強化內外融合為主線,通過提升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形成共享發展新格局。
張琳強調,在升級服務體系方面,提高站位、放遠眼光,通盤考慮民營經濟大服務體系。打破企業性質、規模限制,建立完善從企業注冊、培育到成長壯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
在優化融資生態方面,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引導企業積極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多途徑融資。爭取在青島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子基金,建設融資服務大數據平臺,形成良好的銀企投融資合作生態。
在激發民間投資方面,引導企業融入青島新開放大環境,把握我市戰略發展的歷史機遇,創新支持民間投資形式,開放更多場景支持“四新”經濟發展,給予民企更多的參與機會。
在壯大產業鏈條方面,搶抓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機遇,壯大工業互聯產業鏈條,以鏈條各環節優勢企業的政策、資金、人才、技術需求為導向,重點配套政策和服務。
六大工程 打造民企茁壯成長的“熱帶雨林”
在“十四五”時期激發市場活力的重點舉措中,將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工程、持續推進壯大民營經濟工程、健全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機制工程、做大做強龍頭骨干企業工程、做專做精民營中小企業工程、民營經濟服務平臺提升工程等六大項目工程作為全市民營和中小企業重點推進的工作。
工程一:積極爭創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
堅持“學深圳、趕深圳”,在持續優化尊商重商社會環境、親清新型政商環境、競爭中性市場環境、公正高效法治環境等方面精細謀劃、精準推進,“破堵點、出新招、創亮點”,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把青島打造成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創新試驗區、民企成長主陣地、創意活力動力源和產業發展增長極。
工程二:持續推進壯大民營經濟工程
全力推進壯大民營經濟攻勢工,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實施“十百千萬”行動計劃、市場主體“升級”行動計劃、“內招外拓”行動計劃、“企業扎根”行動計劃等四個行動計劃,支持企業夯基礎、擴規模、快發展,推動存量做強、增量擴容、質量提升、變量激發,切實推動民營企業提質增量、轉型升級。
抓“資金”、減“稅費”、?!巴恋亍?、建“隊伍”、落“政策”,著力破解民營經濟發展難題。
工程三:健全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機制工程
一方面健全制度政策供給機制??v深推進“青島政策通”平臺建設運營,持續推進平臺功能迭代,升級完善平臺政策兌現功能,提升平臺服務的智能化、精準化和個性化水平。實現“一口發布、一口解讀、一口兌現、一口服務、一口評價”的閉環式公共政策落實機制。健全完善全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運行監測體系,全量收集市場主體、稅收、就業、投資、進出口等指標數據,定期分析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運行特點,提升民營經濟科學決策、精準服務能力。
另一方面健全民企培育宣傳機制。加強輿論引導,講好青島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故事。持續辦好“青島企業家日”和“青島企業家宣傳周”,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凝聚社會共識,營造尊重企業家的濃厚氛圍。建立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經常性聽取民營企業意見和訴求,暢通企業家意見訴求通道。鼓勵行業協會商會、人民團體在暢通民營企業與政府溝通等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在各類評選表彰活動中平等對待民營企業和企業家。高水準建設青島民營中小企業大學,打造民營和中小企業茁壯成長的“熱帶雨林”。
工程四:做大做強龍頭骨干企業工程
大力培育骨干民營企業,實施“十強”領軍民營企業培育行動,完善直通車服務機制,全力支持領軍企業進入山東民營企業1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行列。建立重點企業數據庫,“一企一策”強化跟蹤服務、精準服務。指導重點企業制定發展戰略規劃,科學設定發展目標,引領重點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引導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鼓勵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開展生產經營合作,支持民營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并購重組,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合資合作、資本運作和掛牌上市等方式擴大規模,形成一批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強化民營企業品牌培育,建立完善的馳著名商標品牌梯次培育發展機制,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商標品牌,培育品牌龍頭企業。
工程五:做專做精民營中小企業工程
實施萬戶創新型企業成長行動,持續推進優勢高成長企業分類培育,加大對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瞪羚、獨角獸等創新型企業的政策扶持和服務,打造“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草木”蔥郁的熱帶雨林企業生態。
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引導中小微企業加快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化發展。對企業在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中需要的管理咨詢、股份制改造、工業設計、技術服務、教育培訓等專業化服務,予以優先支持。支持優勢企業運用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等先進適用技術以及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提升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應用能力。
拓寬中小企業發展空間,聚焦“四新”經濟、13條產業鏈,細化民營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優化拓展民營經濟產業布局。突出產業協同,實施產業鏈和供應鏈“暢鏈工程”,發揮好龍頭企業對上下游中小企業帶動作用。支持中小微企業集約用地、集聚發展,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工業用地指標,用于小微企業園區建設。支持企業優質項目落地,提高畝均產出效益。
工程六:民營經濟服務平臺提升工程
深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揮全市民營經濟綜合服務、政策服務、大數據服務等專業惠企平臺作用,持續提升民營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水平。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和服務鏈條,圍繞融資、創新、技術、土地、用工、市場、維權等需求開展精準服務。重視發揮商協會作用,培育和發展特色商會組織,引導協會規范有序發展。
深化“民企創意”平臺建設。完善激發民營企業家創意創新創業的長效機制建設,定期召開民營經濟創意會,鼓勵民營企業家當“編劇”,提出集聚資源要素、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創意“劇本”,政府部門當好“場務”,論證創意、成全創意,推動政企聯手集聚要素,“一企一策”制定實施方案,推動項目落地,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倍增。
深化“雙灣計劃”平臺建設。發揮好青深、青滬等企業聯誼會作用,依托青島民營中小企業駐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中心、長三角協同創新中心,常態化組織企業、投融資機構、專業服務機構互訪互學和專業對接,在“產業+服務、產品+市場、客戶+資源、方案+賦能、資本+技術”等方面相互融通、協同發展,著力打造企業交流互通生態圈。
深化“雙招雙引”平臺建設。加大民營經濟雙招雙引工作力度,依托民營經濟招商引資工作平臺,聯合區市進行靶向招商、協同招商。建立完善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工作體系,完善招商信息系統和數據庫,持續開展“民營企業招商大走訪”精準對接活動。
謀就藍圖 補短板蓄實力打好開局之戰
“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青島以高質量發展塑造競爭新優勢、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階段,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時代機遇。
進入“十四五”,青島民營經濟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機遇和前景更加美好。這些機遇和前景,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開放發展大勢的積聚釋放,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體現,是RCEP、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簽署帶來的發展紅利。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青島市“十四五”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已為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謀就藍圖。作為民營經濟的開局之戰,2021年的青島民營經濟必將以其在市場中磨煉出的高度敏感性、高適應性優勢,必然在科技創新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扮演主要力量。
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路徑方面來講,青島民營經濟政策及發展的著力點顯而易見,即從問題導向出發,補民營經濟短板,蓄民營經濟實力。全面增強民營經濟的持續動力和活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壯大,將是打好開局戰的關鍵。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聶艷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