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初志偉
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在很多領域已經成為主力軍,在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月1日,《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將正式施行,這是全國第一個同時適用于民營和中小企業的政府規章,在財稅與金融支持、創業創新、市場開拓、服務保障和權益保護等方面為民營和中小企業營造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其實,在壯大民營經濟,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方面,青島在全國先行先試,已經創造了多項“第一”。
2019年1月17日,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加掛青島市中小企業局的牌子,是全國第一個設立民營和中小企業政府組成部門的城市,各區市也相應成立了民營經濟發展局。建立專門的議事協調機構,整合原有的民營經濟領導小組和小企業促進領導小組,組建由市長擔任組長的青島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頂格推進,頂格傾聽,促進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
2019年,青島還發起“壯大民營經濟攻勢”,48個部門協同參戰,兩年多來炸掉多個山頭,攻克多個碉堡,任務如期順利完成。
積極謀劃建立了14大類140項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運行監測指標,從統計視角跟進和反映壯大民營經濟攻勢成效,同時在全國先行先試,建立了中小企業統計監測體系,已經上報給山東省和國家統計部門。
民營和中小企業的最大呼聲,首先是希望能按照一視同仁原則,讓各類市場主體切實依法依規公平競爭?!掇k法》規定,保障民營和中小企業與其他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實現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前不久,青島還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措施》,打破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的高山”,從專項扶持、融資支持、創新服務、減稅降費等方面,解決一直以來制約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點。
青島用政府的力量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用平臺的思維成事。搭建融資促進平臺,為500多家企業提供轉貸資金88.48億元,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另一方面提供轉貸款服務,依托“融資通”平臺,為民營和中小企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中最為活躍的部分,過去一年,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青島的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依然保持了逆勢增長的態勢。
數字足以佐證,2020年,青島市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36.22萬戶,同比增長14.84%,增速列副省級城市第2位,民營市場主體占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的99.34%;民間投資強勢增長。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3%,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7.5%;民營進出口持續上揚。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4222.7億元,同比增長19.5%,占同期全市外貿總值的65.9%;從發展質量來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396家,較去年增加567家。全市新增上市民營企業9家,過會8家,創歷史之最;社會貢獻繼續加大。全市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36.97萬人,占全市城鎮新增就業的82.62%。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1147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比重達到67.1%。
如今的青島,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草木蔥郁的“熱帶雨林”正在興起,城市生命力更加完善,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強勁發展勢頭。民營經濟是“信心”經濟,在青島市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推動下,在不斷優化的發展環境下,青島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將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