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青島市黃河流域非遺文化藝術節于4月19日上午在湖山美地廣場正式開幕。本次活動由青島市中華職業教育社非遺保護傳承專門委員會、青島市李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青島市李滄區虎山路街道辦事處主辦,首頁傳媒和青島市翰林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等承辦。參與本次活動的非遺文化展位近百家,涵蓋了青島各類特色非遺文化項目,從民俗表演到文化展覽,從傳統美食到手工技藝,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賞體驗。
記者在現場看到,青島大學非遺社團的展位別具一格。社團成員們帶來了多樣的非遺作品,他們還在現場熱情地為市民介紹社團對非遺傳承的探索,讓大家感受到年輕一代對非遺文化的熱愛。
在宋代點茶展示區,一套套精致的茶具擺放整齊。茶藝師們手法嫻熟,將茶粉置于茶盞,注入熱水,用茶筅快速攪拌,打出細膩的泡沫?,F場茶香四溢,市民們圍坐在一起,品嘗著宋代點茶的獨特韻味,感受傳統茶文化的魅力。
剪紙和琺瑯畫的展位前,色彩斑斕的作品吸引了眾人目光。剪紙藝人手中的剪刀如靈動的畫筆,紙張在其手中翻轉,不一會兒,一幅幅精美的圖案便誕生了?,m瑯畫色彩絢麗,畫師們細致地填色創作,展現出這一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市民們對其精湛技藝贊嘆不已。
王哥莊大饅頭展位上,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散發著麥香。這些饅頭采用傳統工藝制作,個頭大、口感好。展位工作人員介紹著饅頭的制作要點,市民們聽后紛紛購買,準備帶回家與家人分享這份傳統美食的滋味。
葫蘆烙畫與雕刻、木影展示區里,非遺傳承人展示著不同的技藝。烙畫藝人用烙鐵在葫蘆上燙出栩栩如生的圖案,雕刻藝人則精心雕琢,讓葫蘆展現出別樣的立體感。一旁的木影作品造型古樸,充滿藝術感,市民們好奇地詢問著制作技巧。
臉譜文創木影人展位前,一個個色彩鮮艷、造型夸張的臉譜木影人十分吸睛。這些木影人將傳統臉譜文化與現代文創理念相結合,既保留了臉譜的神韻,又增添了趣味性,不少市民被其獨特創意所吸引,挑選心儀的作品購買收藏。
如意布錦展位上,絢麗多彩的布錦手工藝品琳瑯滿目。這些布錦手工藝品形象精美寓意吉祥,工作人員介紹著布錦的制作工藝和背后的文化寓意,市民們欣賞著精美的織物,感受傳統紡織工藝的魅力。
大裂谷勾編展位前,一件件精致的勾編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從時尚的飾品到實用的家居用品,都展現出勾編技藝的細膩與精巧。勾編藝人現場演示編織手法,引得市民們紛紛駐足學習。
老北京手工風車鋁編展位上,五彩斑斕的手工風車隨風轉動,發出清脆聲響。風車采用傳統呂編工藝制作,造型獨特。制作風車的師傅耐心地向市民講解制作過程,勾起了許多人童年的回憶。
童畫面塑展位前,造型可愛的面塑作品擺滿了攤位。面塑藝人用手中的面團,通過揉、捏、搓、點等手法,快速塑造出各種卡通形象和小動物,孩子們圍在攤位前,看得目不轉睛,還跟著藝人嘗試動手制作。
紅陶榼子和泥老虎展位上,紅陶榼子造型古樸,是制作傳統面食的模具。泥老虎色彩鮮艷、憨態可掬,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市民們拿起這些傳統手工藝品,感受著其中蘊含的民俗文化內涵。
葉家窯黑陶展位上,漆黑發亮的黑陶作品盡顯古樸大氣。這些黑陶選用優質陶土,經過多道工序燒制而成。陶藝師現場講解制作工藝,市民們驚嘆于黑陶制作的精湛技藝,對這一傳統陶藝產生了濃厚興趣。
在活動現場,隨處可見市民們認真觀看、積極參與的身影。許多市民帶著孩子前來,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非遺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一位帶著孩子的家長向記者表示:“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現在的孩子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比較少,通過這樣的活動,他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非遺文化,培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非遺文化傳承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接力賽,此次青島市黃河流域非遺文化藝術節展會活動的成功舉辦,展示了青島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積極推動了非遺文化的傳播,為非遺文化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培養非遺文化傳承創新人才提供了一個展示、交流的優質平臺。同時,隨著眾多市民的參與,讓非遺文化走進了大眾生活,也讓更多人意識到非遺文化發展的重要性。主辦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和參與到非遺文化傳承發展事業中來,讓青島的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成為聯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紐帶,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