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2023年第十一場新聞發布會,發布青島法院《合同類糾紛審判白皮書(2020-2022年)》和十大典型案例。
發布會現場
合同是經濟生活中最基礎、最常用的交易工具,在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防范糾紛和法律風險、促進交易各方互信合作、提高交易效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20至2022年,青島兩級法院共審結合同類糾紛案件63178件,其中,2020年審結19023件,2021年審結20275件,2022年審結23880件;青島中院審結合同類糾紛案件7113件,其中,2020年審結1718件,2021年審結2608件,2022年審結2787件。近三年合同類糾紛案件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
新聞發布會現場
青島法院歷來高度重視合同類糾紛案件審判工作,通過更新商事裁判理念、創新審判機制,不斷提高審判水平,為妥善化解各類合同糾紛,維護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推動建立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為充分發揮司法對商事活動的規范引領作用,青島中院分析全市法院2020年至2022年合同類糾紛案件審判情況,發布青島法院《合同類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總結案件特點、剖析共性問題、提出風險防控建議。
青島中院民二庭審理的合同類糾紛案件包括35個三級案由和58個四級案由。在近三年的審判工作中,絕大多數合同類案由均有涉及,案件類型非常廣泛。其中,案件數量較多的案由依次是:買賣合同糾紛,合同糾紛,承攬合同糾紛,租賃合同糾紛,服務合同糾紛,合伙合同糾紛,委托合同糾紛,中介合同糾紛等。主要合同類型糾紛有如下顯著特點:買賣合同糾紛:爭議焦點相對集中,貨款與質量問題突出;合同糾紛:法律關系錯綜復雜,糾紛性質定性較難;承攬合同糾紛:案件爭議焦點多,事實認定難度大;建筑設備租賃合同糾紛:主體混亂,權責難析,維權困難;教育培訓合同糾紛:群體性糾紛多發,預付款返還風險大;委托合同糾紛:委托事項合法性問題突出,委托事務是否完成較難認定;合伙合同糾紛:合同訂立欠規范,履行中的證據難固定;中介合同糾紛:當事人雙方誠信程度低,易產生糾紛。
通過對主要合同類型糾紛梳理分析,發現普遍存在的、亟需關注解決的問題:新型交易層出不窮,非普遍化、類型化爭議增多;多種法律關系交織,法律適用難度加大;合同訂立形式多樣,規范程度影響權利義務認定;當事人證據意識不強,增加了事實認定的難度;違約責任認定缺乏統一標準。
白皮書對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的風險進行提示并給出相關建議:樹立誠信守法的商業理念,不斷強化契約精神;高度重視合同簽訂,充分發揮“意定之法”的作用;審慎審查交易的主體,確保合同的正常履行;加強自身管理,筑牢風險防范之堤;不斷增強證據意識,確保遇到糾紛有效維權;鼓勵行業市場統一,充分發揮行業自治的作用;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監管制度;建議廣泛接受調解,降低糾紛化解成本。
青島中院從審結的合同類糾紛案件中選取十個典型案例發布,案例涵蓋了青島法院審理的合同類糾紛案件最常見的類型,同時涉及相關難點、熱點問題。希望通過這些案例,提醒各類市場主體重視合同的簽訂、履行,樹立誠信守法的商業理念,強化契約精神,確保經濟活動安全高效,共同維護公平、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營商環境。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呂佼 何文婕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