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2023年第九場新聞發布會,通報2018-2023年全市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審判工作情況,發布青島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審判白皮書和典型案例。
新聞發布會現場
近五年,青島兩級法院共審結涉毒品犯罪刑事一審案件1775件2087人,其中,青島中院審結56件111人,基層法院審結1719件1976人;青島中院審結二審毒品犯罪案件241件356人。毒品犯罪案件數量及占全部刑事案件比例均呈逐年下降趨勢。
這些案件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以販賣毒品罪居多。近五年,青島法院判處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1426人,占毒品犯罪案件判處總人數的70.73%,其中絕大多數為販賣毒品罪,其他占比較大的罪名依次是容留他人吸毒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判處上述三個罪名合計1997人,占全部人數的99.05%。量刑堅決貫徹依法嚴懲方針。青島法院審結一審毒品犯罪案件中,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含死緩)151人,占7.24%;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十年253人,占12.12%,重刑率(三年有期徒刑以上)為19.36%。
新聞發布會現場
白皮書對2018-2023年青島法院審理的毒品犯罪案件進行梳理分析,發現毒品犯罪呈現新特點:一是涉案毒品種類日趨多樣化。傳統毒品占比明顯下降,合成類毒品逐漸成為涉案的主要毒品類型。其中,涉合成大麻素類毒品案件數增勢迅猛,2021年同比增長100%,2022年同比增長350%。二是犯罪手段更加隱蔽化,“互聯網+物流”成為新常態。犯罪分子通過網絡交流平臺進行聯絡販賣,用在線支付方式進行毒資收付,利用物流渠道進行毒品運輸,人、錢、貨分離成為毒品犯罪新常態。容留、持有類毒品犯罪案件多發于封閉私密場所,且有很多毒品偽裝成“神仙水”“跳跳糖”“彩虹煙”等產品,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和隱蔽性。三是毒品衍生犯罪需要警惕。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中,有多種具有麻醉的功效,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此功效實施強奸、猥褻、搶劫等犯罪活動,嚴重危害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四是農村地區出現毒品蔓延。青島法院審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類案件17件,此類案件多發于農村等相對偏遠地區,種植人員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識淡薄,此外,毒品末端犯罪也有向農村地區蔓延趨勢,值得引起警惕。
白皮書圍繞毒品犯罪案件審判、毒品犯罪審判規范化建設、參與禁毒綜合治理三方面介紹了青島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審判舉措。堅持依法從嚴懲處毒品犯罪,重點嚴懲走私、制造毒品,大宗販賣毒品等嚴重毒品犯罪,對毒梟、職業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罪行嚴重和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犯罪分子,該判處重刑至死刑的,堅決依法判處。建立“堵源截流”雙重控制機制,加大對走私、制造毒品,大宗販賣毒品等源頭犯罪的打擊力度,充分發揮刑罰懲罰與教育相結合作用,對“零包販賣”等末端型毒品犯罪同步打擊,有力阻斷毒品流入需求端。嚴格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做到區別對待、罰當其罪。加大對毒品犯罪的經濟制裁,充分運用罰金刑、沒收財產刑等法定刑罰手段,加大財產刑判處力度和執行力度,從經濟方面有效懲處毒品犯罪分子。加大對涉毒資產追繳力度,依法懲處涉毒洗錢和窩藏毒贓等下游犯罪,確?!按蜇敂嘌比鎻氐?。
全面提升毒品犯罪審判規范化建設,聚焦“庭審實質化”改革,堅持程序正當原則,確保訴訟證據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實查明在法庭、訴辯意見發表在法庭、裁判結果形成在法庭。聚焦證據裁判原則,嚴格落實刑訴法及司法解釋規定的各類證據審查判斷要求和采信規則,保障實體公正。聚焦審判隊伍專業化建設,設立毒品犯罪案件專業審判團隊,對毒品案件進行相對集中審理。
積極參與禁毒綜合治理,延伸審判職能,針對毒品犯罪審判過程中發現的新趨勢、新動向及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及時向有關職能部門單位發出司法建議,共同促進禁毒綜合治理工作有序推進。加大宣傳力度,匯聚社會各方力量,通過公開宣判、發放禁毒知識宣傳冊、拍攝禁毒宣傳短視頻、召開新聞發布會等多種形式,營造全民參與禁毒的濃厚氛圍。
青島中院發布的八個典型案例基本包括了青島法院近年來審理的毒品犯罪案件類型,介紹了涉毒品犯罪案件典型犯罪的特點及法律適用。青島法院在審理毒品犯罪案件時,綜合考慮毒品數量、犯罪情節、危害后果、被告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等因素,切實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通過對毒品犯罪嚴厲打擊向不法分子敲響警鐘:制造、販賣、走私毒品等違法犯罪行為終將受到法律嚴懲!同時提醒廣大群眾要警惕新型毒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范意識,遠離毒品危害,共筑禁毒防線。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何文婕 呂佼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