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國資委大力度擴圍“科改企業” 基層改革創新不設禁區

      作為“國字頭”科創板后備軍——“科改企業”再擴圍。

      5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在“科改行動”擴圍深化現場推進會上表示,近期,國資委對“科改企業”進行了大力度的擴圍調整,從439戶擴充至672戶。

      深化“科改行動”,國資委提出了新要求:

      更大力度打造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

      鼓勵將研發投入以100%或更高比例視同利潤加回;

      要更加注重“投入產出兩手抓”;

      支持“科改企業”穩妥開展員工持股;

      塑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企業文化;

      對基層的改革創新要不設禁區、全力支持、理解寬容。  

      推進會現場

      “科改行動”成績單

      企業效益方面,數據顯示,2022年,“科改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較2020年分別增長33.6%、40.9%,分別高于中央企業3.6、5.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較2020年增長30.1%。

      市場化改革方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科改企業”本級及子企業中,累計有948戶企業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增資擴股、改制上市、并購投資、產權流轉等多種方式引入優質戰略投資者,注重發揮積極股東作用,依托資本市場進一步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截至2022年底,“科改企業”中共有上市公司98戶。

      中長期激勵方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89.0%的“科改企業”面向關鍵崗位核心骨干人才,在本級或所屬子企業層面靈活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覆蓋11.6萬人。其中,實施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66戶,實施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的185戶,實施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的100戶,實施超額利潤分享的149戶。

      科技創新方面,數據顯示,2022年,“科改企業”研發總投入達1582.4億元。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強度均超過14%,2022年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17.7%,高于2021年科創板上市公司和中央企業平均水平。

      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科改企業”有效專利實施數量達11.2萬件;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豐碩,其中,科技成果對外轉讓收入累計達126.2億元,技術許可收入累計達151.6億元,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獲得股權價值累計達20.1億元。

      更大力度打造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

      深化“科改行動”,翁杰明指出,要更大力度打造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要聚合優化資源搶占新賽道?!翱聘钠髽I”要錨定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建立完善創新資源整合機制,加大產業資源、科研資源的專業化整合和一體化配置力度,統籌國家所需、行業所趨、企業所能,積極開辟產業新賽道、增強產業引領力。

      要更加注重打造“獨門絕技”。具備條件的“科改企業”要更加突出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強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技術研究,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只爭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要以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升級需要為導向,努力在一大批細分領域擁有克敵制勝的“殺手锏”。

      更加注重“投入產出兩手抓”

      翁杰明指出,要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投入產出效能。要更加注重“投入產出兩手抓”。要率先選擇具備條件的“科改企業”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要暢通成果轉化和應用渠道。鼓勵具備條件的“科改企業”,采用孵化培育、合作經營、投資運營等方式,設立直接面向市場的專業化產品運營平臺,推動產業化發展。要充分發揮我國巨大市場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支持鼓勵更多國有企業為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研發應用開放更多應用場景、試用環境。對“科改企業”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高新技術裝備和產品,支持率先開辟采購綠色通道。

      支持“科改企業”穩妥開展員工持股

      翁杰明指出,要全面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鼓勵將研發投入以100%或更高比例視同利潤加回,并以此為基礎核定創新團隊工資總額。對緊缺高端科技人才,可在市場對標基礎上采用“一人一策”協議薪酬制。要提高中長期激勵覆蓋面和精準度,確保對核心骨干人才激勵到位。支持“科改企業”穩妥開展員工持股,允許“科改企業”的科技骨干,按照“科改十條”有關規定規范持有子企業股權。

      塑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企業文化

      翁杰明表示,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要塑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企業文化。對探索性強的創新項目,在合規盡責前提下,即使未達到預期目標,只要是有價值、有實效的探索,都應當給予肯定。

      對基層的改革創新要不設禁區、全力支持、理解寬容

      翁杰明表示,各中央企業、各地國資委要堅決破除總部職能部門的“中梗阻”。要旗幟鮮明地激勵和引導“科改企業”敢于吃螃蟹、敢為天下先,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握正確改革方向、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前提下,對基層的改革創新要不設禁區、全力支持、理解寬容。

      “科改企業”改革提速

      會上,多家“科改企業”披露了改革新進展。

      南網數字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鵬表示,公司堅持資源整合,著力打造專業化集團化作戰能力。聚焦核心能力培育,整合超30家同領域業務單元,重組4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孵化2家藍海市場小型冠軍,持續做強主責主業。在激勵機制方面,公司探索面向50名核心技術骨干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分紅,首次實施知識產權作價76萬元入股,在科技項目公司對原始攻關團隊實施額度300萬元跟投,讓善干有為的員工率先獲得改革紅利。

      上海核工院黨委書記葉元偉表示,公司以科創板IPO為牽引完善組織治理模式。瞄準2023年上市目標,募資11億元實現增資擴股,引進中國誠通、特變電工等戰略投資方。完成股改,組建董事會,聘請8名外部董事,發布22份治理規章制度,按上市公司標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在7名公司經理層人員全部實施任期制契約化的基礎上,擴大覆蓋面到10名子公司和事業部管理層人員。

      安徽海螺科技董事長丁鋒表示,公司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股份制改造和增資擴股,引進科改基金、建信投資等6家戰略合作伙伴,股權占比16.87%,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上市工作。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李冬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