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營商環境是發展之基、活力之源。科技創新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樣離不開一流科技營商環境的保駕護航。日前,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青島市科技局立足科技工作實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供給、優化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加快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開展“一項行動”
推動科技營商環境取得新突破新提升
記者獲悉,全市“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動員大會召開后,青島市科技局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召開會議、成立專班、作出安排,結合科技部門特點,制定出臺《青島市科學技術局“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方案》,聚焦“六個環境”重點任務和“六個步驟”具體措施,進一步優服務、提效能、強保障,努力打造一流科技營商環境,提高廣大科技企業、高校院所、科技人才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樹立爭當服務創新主體、推動科技發展的“實干家”鮮明導向,助力加快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目前,專項行動各項工作已經全面鋪開。青島市科技局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優化營商環境主題宣傳,在“青島科技通”公眾號開設了“優化營商環境”宣傳專欄,轉載、發布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動態信息、經驗做法、工作舉措近60條,努力講好營商環境的“科技故事”。同時,堅持刀刃向內、動真碰硬,聚焦各類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的需求關切,梳理編制“必須做到”的正面清單、“嚴格禁止”的“負面清單”,以及“馬上整改”的問題清單,接受社會監督,通過這一系列“組合拳”,推動專項行動走深走實,落地見效。
完善“兩項保障”
推動科技管理服務取得新突破新提升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保障。一方面,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服務流程,提升網辦能力,面向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和青島高新區,設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服務專窗,方便服務對象就近辦理,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一窗受理、一并發證”,兩證辦理時限減少至7個工作日。同時,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市場化技術合同服務網絡,采取上門收取、上門送達方式,實現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零跑腿”“不見面”,打造了“讓窗口流動起來,讓服務時刻在線”的技術合同登記市場化服務“青島模式”。另一方面,推進科技計劃體系改革。近年連續出臺改革方案,調整科技計劃體系,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健全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研立項和經費分配機制,去年市級科技創新資金支持企業比重提升至90%以上。同時,建立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機制,在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中全面推行“揭榜制”,變專家“相馬”為市場“賽馬”,攻克一批行業技術難題。實行科研經費使用“包干制”,在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青年項目中開展“包干制+負面清單”試點,讓科研人員集中更多精力專注科研。
完善科技創新法治保障。牢固樹立依法辦事理念,運用法治思維推進科技創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目前,正在重點開展兩項具體工作。一是修訂《青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該條例于2011年頒布,十多年來為促進全市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法治保障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原條例部分內容已與新時期的科技創新工作實際不完全相適應。今年,該條例修訂納入市人大和市政府立法工作計劃,正在按程序加快推進。二是修訂《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萍吉剟钪贫仁羌钭灾鲃撔?、激發人才活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的重要舉措。目前,按照國家、省科技獎勵改革的最新部署要求,正加快修訂《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完善市級科技獎勵制度,進一步發揮科技獎勵導向作用,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
落實“三項政策”
推動科技發展質量取得新突破新提升
落實“碩果計劃”,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聚焦成果轉化鏈條中的中試熟化環節,制定中試熟化平臺專項支持政策,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打造一批中試熟化平臺,補齊這個短板弱項。同時,籌建“青島高校院所技術轉移聯合辦公室”,搭建技術成果交易平臺,著力解決成果轉化信息不對稱問題。今年一季度,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3億元,同比增長52.5%。
落實“沃土計劃”,加強科技企業梯次培育。持續完善“高企育苗-高企認定-高企上市”梯次培育體系,構建量質并舉、有序成長的科技企業發展梯隊。上半年,將針對科技企業管理服務中的突出問題,組織修訂高企認定管理工作方案和高企上市培育庫管理辦法。同時,通過“線下+云上”多元化方式引導更多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深化“云端研發”模式,推動年內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85%以上。此外,為提高科技惠企政策知曉率和覆蓋面,近期還組織了科技政策區市巡回宣講活動,主要圍繞科小評價、高企認定、研發加計扣除等企業關注熱點問題宣貫解讀,切實推動科技惠企政策進區市、進園區、進企業。
落實“海創計劃”,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近兩年,通過“海創計劃”,已立項海洋關鍵技術攻關項目近60項,支持金額近1.7億元,爭取到國家、省海洋重點研發項目資金2.7億元,推動建成全球首艘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自主研發全國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商船。今年,將進一步實施海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加快在深遠海養殖、智慧航運、海洋物聯網等優勢領域,形成一批海洋示范引領項目。支持在船舶產業裝備、海洋監測裝備等細分領域,打造一批“企業+高校院所”的創新創業共同體,促進更多海洋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優化“四項要素”
推動科技創新生態取得新突破新提升
優化人才要素。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靶向產業引才育才,深入開展產業領軍人才計劃,推進人才、項目、平臺一體化發展,持續引進培育一批優秀科技人才(團隊),支持更多人才申報國家、省級人才工程,爭取入選數量持續增長、保持全省領先。近期,聚焦青年科技人才發展需求,青島市科技局正在制定《全面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若干措施》,將進一步激發青年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創新能力。
優化金融要素。深化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加快科技信貸“白名單”“投(保)貸聯動”等科技金融產品擴面增量。去年,與中國銀行、青島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戰略合作,五年內新增融資支持額度450億元。今年,還將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進一步出臺科技創新再貸款補償補貼政策。同時,建立科技金融特派員進園區、進企業工作模式,常態化開展融資路演、科技金融沙龍等助企活動,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題。
優化技術要素。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實施“強鏈計劃”和“新興產業培育計劃”,聚焦24條產業鏈補鏈、強鏈,支持“鏈主”企業承擔“國芯萬屏”“虛擬現實”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速打通產業鏈從技術到產品的轉化通道。聚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籌建市級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完善自然科學基金計劃體系,加大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的支持力度,為高質量發展奠定技術支撐。
優化平臺要素。以更大力度建強平臺,充分發揮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等高端平臺作用,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統籌推進高新區“一區多園”全域發展,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結合城市更新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建設一批專業化科技創新產業園區,構建科技產業微生態。推動孵化載體專業化發展,樹立一批成長型、引領型標桿孵化器,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下一步,青島市科技局將進一步增強優化營商環境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堅持“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定位,加快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努力打造一流科技營商環境,實現營商環境、作風能力、發展質量“三個大提升”,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更大科技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