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嶗山法院發布個體戶知識產權侵權典型案例 精準服務市場“微細胞”優化法治營商大環境

      2020年以來,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法院受理侵犯商標權或著作權糾紛(信息網絡傳播權除外)案件953件,其中涉及個體工商戶侵權糾紛351件,占比達37%以上。

      由于現階段個體工商戶知識產權意識較淡薄、經營不夠規范,因銷售商標權侵權、著作權侵權產品被起訴的案件呈上升趨勢,個體工商戶成為知識產權侵權高發領域。從嶗山法院審理的涉個體工商戶侵權案件來看,具有“傍名牌”“搭便車”問題嚴重、集中維權現象突出、采取證據保全措施比例高、賠償方式均采取法定賠償、有效合法來源抗辯較少等特點。

      為了進一步增強個體工商戶等商品銷售者的知識產權意識,避免其對假貨不知情,還要遭受權利人的維權索賠,在遭遇知識產權維權訴訟時可以提供進貨渠道并說明提供者,進行有效的“合法來源抗辯”,降低或避免賠償責任。嶗山法院選取近年來個體工商戶侵犯知識產權的五個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引導提醒個體工商戶在經營活動中樹立保護他人知識產權的意識,提高鑒別商品真偽的能力,審慎審查商品的合法來源。

      嶗山法院開展“送法進商戶”普法宣傳活動。

      案例一:

      “老瀘州”碰瓷“瀘州老窖”被判侵權

      【案情簡介】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對于“瀘州”“瀘州”“瀘州老窖”系列商標享有注冊商標專用權,牛某經營的某生鮮超市銷售標有“老瀘州”字樣的白酒商品。該公司認為,牛某的行為侵犯了其商標權,具有明顯的不正當競爭意圖,遂起訴維權。

      【裁判結果】

      嶗山法院經審理認為,被訴侵權商品包裝袋正反面中間顯著位置和酒瓶瓶身正面顯著位置均以大于其他文字的字體標注了“老瀘州”字樣,其視覺效果醒目突出,能起到識別商品來源的作用,屬于商標性使用。該“老瀘州”字樣與該公司“瀘州”“瀘州”“瀘州老窖”等注冊商標相比較,在讀音、含義上相近似,構成商標相似,容易導致相關公眾的混淆或誤認,屬于侵犯該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被告牛某未經許可,在其經營場所銷售侵權產品的行為也構成了對原告該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應依法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法官說法】

      在司法實踐中,不少商標侵權都是以“傍大牌”“蹭流量”方式達到誤導消費者的效果,像“老瀘州”這樣傍名牌的侵權產品不在少數,另外還有茅臺等名牌白酒也曾被侵權、被仿冒。在此,法官提醒個體工商戶和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

      案例二:

      “酒魁”花生模仿“酒鬼”花生惹官司

      【案情簡介】

      四川省百世興食品產業有限公司是“酒鬼”商標的權利人,該公司經調查發現,朱某未經許可在其經營的一家生活超市銷售的花生商品上使用“酒魁”標識,該事實系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標的行為。后該公司以侵犯其商標權為由,訴至法院。

      【裁判結果】

      嶗山法院經審理認為,被控侵權產品與該公司涉案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相同,以“酒魁花生”作為商品名稱使用,其中“魁”字明顯突出“鬼”字部分,易使相關公眾誤以為被控侵權產品系來源于該公司或者與該公司之間存在某種聯系,從而破壞涉案注冊商標與該公司之間的唯一聯系,因此被控侵權產品系侵犯該公司涉案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朱某的銷售行為亦構成對該公司涉案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本案中,朱某提交的書證和證人證言相互印證,可以證明被控侵權產品系朱某自案外公司合法取得,且已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因此朱某的合法來源抗辯成立,不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但其仍應承擔停止侵權、賠償合理開支的責任。

      【法官說法】

      為了保護商品銷售者,避免其對假貨不知情,還要遭受權利人的維權索賠,也為了督促權利人盡量溯源打擊侵犯商標權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說明提供者的,銷售者可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就是“合法來源抗辯”。在我們常見的百貨商品中,除了“酒鬼”花生曾被侵犯商標權外,還有“清風”紙等品牌商品,也曾被侵權。在此,法官提醒個體經營者,對自己銷售的商品應當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不能僅比對進貨價格,還要綜合了解產品的生產企業是否有相應的生產經營資質、使用的商標是否有權屬證明等情況,并向供貨方索要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等證件,簽訂書面購銷合同,保留付款憑證,索要發票或收據等相關材料,做好進銷存的管理,以便遭遇侵權訴訟時能及時舉證進行有效的合法來源抗辯。

      案例三:

      擅自使用網紅圖片被判侵權

      【案情簡介】

      “鹿角巷”是國際知名連鎖創意飲品品牌,邱茂庭(廣州)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授權許可,有權排他使用著作權人名下全部“鹿角巷”系列作品,并有權以自己名義單獨維權。

      該公司經調查發現,宋某未經權利人許可,在其經營的飲品店大量使用該公司享有著作權的鹿角巷系列作品,侵害了該公司的作品復制權、發行權、展覽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同時,宋某擅自使用與該公司相同的店鋪名稱、商品名稱和高度近似的店鋪裝潢、商品包裝等,使公眾誤以為服務及商品來源于該公司或與該公司存在特定聯系,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構成不正當競爭。該公司遂起訴維權。

      【裁判結果】

      嶗山法院經審理認為,宋某未經權利人許可,在其經營活動中使用了與“鹿角巷”系列美術作品近似的圖案,已構成對前述作品著作權的侵害,應認定宋某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成立,其依法應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法官說法】

      近年來,奶茶等新茶飲品市場進入了風口之中,“一點點”“鹿角巷”“Coco”等品牌店鋪遍及大街小巷,與此同時“傍大牌”“蹭流量”的飲品店也隨處可見,不斷有新加盟商和消費者受騙。在此,法官提醒個體工商戶,在未獲得有效授權的情況下,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冊商標,同樣不得擅自復制使用他人的美術作品、包裝裝潢等,否則就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案例四:

      擅自使用“利群”二字當心侵權

      【案情簡介】

      利群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系第1037810號“利群”注冊商標的商標權人,該商標經該集團在全國范圍內的商業廣泛使用,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周某曾以“利群超市”為門頭進行經營。2019年10月2日,周某將該超市以14萬元價格出兌給陳某。2020年8月,陳某將“利群超市”中的“群”字右邊的“羊”去掉,但仍有“羊”字底色。該集團認為,周某、陳某的行為侵犯了其商標權并構成不正當競爭,遂起訴維權。

      【裁判結果】

      嶗山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周某、陳某在各自經營該超市期間未經許可,在其經營場所的門頭上使用“利群超市”的字樣,雖然陳某將“利群超市”中的“群”字右邊的“羊”去掉,但仍依稀可見原為“群”字,仍易被公眾解讀為“利群超市”,易使相關公眾誤認為該店的經營銷售與該集團有特定聯系,造成混淆,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法官說法】

      知名品牌也難逃被假冒的命運,消費者除了需辨別“山寨”商品,還需警惕冒牌商店。一些個體工商戶冒用“利群”的品牌進行商品銷售以謀求經濟利益,從而誤導了消費者,其行為已侵害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對品牌聲譽造成了不利影響。該行為不僅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相關規定,還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案例五:

      “周黑鴨”商標維權勝訴

      【案情簡介】

      湖北周黑鴨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經核準受讓取得“周黑鴨”“周黑鴨ZHOUHEIYA”等注冊商標。2011年5月,該公司的“周黑鴨ZHOUHEIYA及圖”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21年1月7日,林某經營某熟食店。2021年3月,該公司經調查發現,林某在其門頭招牌上使用“麻辣周記黑鴨”字樣。該公司認為,林某未經許可,在其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使用該公司所注冊“周黑鴨”的文字及圖形商標,嚴重侵害了該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同時構成不正當競爭,遂起訴維權。2021年9月,該熟食店變更名稱為某信息咨詢工作室,其門頭變更為某琴行。

      【裁判結果】

      嶗山法院經審理認為,林某在其經營中將“周記黑鴨”文字及字母在店鋪門頭招牌、店鋪墻面上突出使用,以及林某注冊的企業名稱含有“周記黑鴨”字樣,與該公司商標構成近似,該使用起到了標識其商品品牌、指示其商品來源的作用,足以導致市場混淆,其行為侵犯了該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應當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鑒于林某已更改企業名稱、店鋪門頭和經營范圍,法院對該公司關于停止侵權的訴請不再予以處理,但林某仍應承擔賠償該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的責任。

      【法官說法】

      商標的構成要素主要有8種: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聲音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判斷商標是否近似,應在相關公眾施以一般注意力的情況下,比對商標中文字的讀音、字形、含義或者圖形的構圖及顏色,或者其各要素組合后的整體結構是否相似,是否容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或者認為來源與相關注冊商標的商品有特定聯系予以綜合判斷。個別個體工商戶慣于傍名牌,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近似的圖形、文字或商標引起公眾混淆以增加自身的經濟效益,實則侵害了消費者和其他商標專用權人的合法權益,這種銷售行為是典型的不誠信行為,也擾亂了市場秩序。

      【法官建議】

      針對上述案例所反映出的問題,法官建議:

      一是個體工商戶要嚴把進貨渠道關,必要時查看供應商的商標授權資質、營業執照等材料,簽訂購貨合同,如實載明產品名稱、數量、進貨日期以及供應商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及時索要正規發票,并留存保管上述相關憑證,以便遇到侵權糾紛時進行有效的合法來源抗辯。

      二是個體工商戶一定要保持敏銳性,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和得利者,產品銷售者與生產者一樣,都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道德,對于自己所經營行業的品牌和市場價值要有一定的認知,盡到合理審查和避讓注意的義務,不要認為不生產山寨貨和“傍名牌”產品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只有規范合法經營,才能安心賺錢。

      三是消費者在購物時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尤其在購買名牌高價商品時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名稱標簽,切不可貪圖便宜,購物后要索要并妥善保管購物小票、發票等憑證,并適當地保留產品包裝等。一旦發現自己誤購了山寨貨,可以與商家進行交涉,或者撥打12315舉報投訴。

      四是商標權利人應努力提升自身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增強品牌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促進創新性成果的創造和轉化應用,發現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應當源頭治理、溯源打擊,著重追究侵權產品生產者的法律責任。

      五是市場監管等部門要發揮綜合執法優勢,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執法體系,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對侵權者進行嚴厲打擊,推進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有機銜接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提高品牌權利人的維權效率。 

      六是要健全完善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公證、鑒定和維權援助體系建設,支持鼓勵權利人和社會公眾利用非訴訟方式,快速、高效、低成本解決知識產權糾紛。

      七是及時向社會發布典型案例,加大案例評析、以案釋法、普法宣傳力度,利用知識產權宣傳周開展針對性主題宣講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和侵權防范意識。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朱強  范天夢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