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冬明
全球流動性看美元,全球資產定價看美債。這兩大左右市場的因素,近期對港股產生了不小的壓力。美元指數日前沖破93點,為去年11月13日以來首次。美元升值,導致外資機構重新平衡全球資產配置比重,港股面臨外資抽離。美國10年期國債此時也來神助攻,近期收益率一度突破1.76%,達到2020年1月以來的新高。通脹預期上升帶來的波動,使得外資機構降低風險資產,此時,港股往往是率先被拋售的對象。
由于市場大環境的變化,內資機構對港股的態度也出現了變化。南下資金自2019年以來基本維持凈流入的狀態。但在近期的港股波動中,南下資金在剛剛過去的3月錄得凈流出,這是2019年以來的首次月度凈流出。
看起來,一切宏觀因素都在向著有利于美元和美債上行的方向發展。美國大型基建計劃展開、海外疫苗接種啟動,美國經濟復蘇預期強烈。如果美國經濟復蘇進展順利,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的差距逐漸收窄,中國資產的吸引力相應下降。一國基本面的變化,以及資產的性價比,會在匯率上有所體現。從歷史規律看,美元指數升值時,外資撤出新興市場,包括港股市場。從匯率角度來看,歷史數據顯示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時,資金撤出港股;美元相對人民幣貶值時,資金涌入港股。
但在長期展望保持謹慎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短期利空出盡的可能。畢竟美債利率經過前期的大幅上行之后,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考慮到通脹預期繼續抬升空間有限、實際利率抬升斜率有所放緩等因素,4月十年期美債利率有望放緩上行趨勢,這對于港股市場來說意味著反彈窗口的臨近。
前期在美債實際收益率與通脹預期的抬升過程中,港股科技成長板塊由于估值較高,在外部沖擊中表現最差,特別是大型科技白馬股跌幅較大,但穩健的基本面和未來的成長空間并沒有惡化,因此在板塊整體高估值壓力釋放后,港股科技、醫療和消費龍頭股陸續出現止跌反彈。前期表現突出的價值風格板塊也出現了變化,原材料、能源等強周期屬性行業自高位回落明顯,而弱周期屬性行業持續強勢。總體看,在最近持續了近一個半月的波動中,港股已經比較充分地適應了全球經濟與利率環境的新變化。幾乎所有行業都輪動了一遍,資產定價中樞逐步穩定,港股市場對當前的疫情后周期的適應力有所增強?!?/p>
從美股表現看,近期標普500指數創出歷史新高,美債利率上行的預期逐漸被市場“price in”,美股市場逐步穩定,也降低了港股資金面壓力。
從中長期視角看,優質科技股有望穿越周期波動。今年中概股回歸預計會提速,阿里、京東等港股上市后,改變了以往港股以銀行地產為主的市值權重結構,港股新興成長類行業市值占比大幅提高。伴隨更多科技類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的上市,港股或在充分消化美元美債壓力后,再次醞釀出一輪投資機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