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開年,港股市場就先“熱”為敬……一方面,南向資金撒歡兒似地南下“掃貨”。另一方面,恒生指數也“水漲船高”,領漲全球主要股票市場。截至1月22日,南向資金今年以來的凈流入已達2312.11億元,大概等于2020年上半年流入量的總和。
據Wind數據,截至1月22日,恒生指數今年以來大漲8.14%,而同期上證指數、日經225和納斯達克指數僅上漲了6.88%、4.33%、5.08%。此外,在開年以來發行的“日光基”中,大多數都將港股納入投資范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新基金的港股投資比例更是上調至50%。
港股為啥突然吃香?
首先,買港股就是買“中國核心資產”。在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果的背景下,2020年后半程中國經濟實現“V型”逆轉,最終實現GDP首超100萬億的“硬核”成就,而與此同時,自去年4季度以來,全球疫情與中國疫情、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的分化則進一步擴大。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在海外資金風險偏好提升、國內經濟復蘇趨勢明顯以及中概股回歸的背景下,A股和港股所代表的“中國核心資產”,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其次,港股與A股相關性較低。上證綜指與幾個主要港股指數之間的相關系數均低于0.5,且港股中的優質、稀缺標的是對A股投資的有效補充,在資產池中加入港股,可以有效降低投資組合風險,提高收益。
最后,買港股就是買“低估值”。從國際視角來看,港股當前都處于全球主股票指數的估值洼地之中,據Wind數據,截至1月15日,恒生指數以16.96的市盈率PE(TTM),位居全球主要股指倒數第二的估值水平,遠低于美國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三四十倍的估值。
“三步走”挑選靠譜產品
隨著港股投資性價比日益凸顯,資金加速南下掘金,港股基金也火了起來。業內人士認為,可采取“三步走”,從產品類別、港股投資比重,以及超額收益獲取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等方面篩選優質港股基金。
港股基金主要分為可投資于港股市場的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或靈活配置型基金,以及投資于港股市場的QDII基金。從業績上來看,近兩年來,主動權益類基金為投資者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港股基金也不例外。
Wind數據顯示,名稱中含有滬港深字樣的基金,去年的平均漲幅超過37.5%。拉長時間維度看,截至1月15日,上述基金近3年、近5年的平均回報率分別達到59.6%、118.2%。其中,截至去年三季度,港股投資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重超過50%的產品有45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這些產品在重倉港股的情況下獲得了不錯的回報。比如廣發滬港深新機遇股票、富國民裕進取滬港深精選混合、前海開源滬港深龍頭精選混合等,去年的凈值漲幅均超過60%。
不僅如此,還有許多基金雖然名稱中不含有滬港深字樣,實則合同中約定可以以一定比例投資港股標的。今年以來,還有不少可投資港股的主動管理型權益類基金進入市場發售,南下掘金的隊伍在不斷擴大。
具體基金選擇方面,基煜基金研究團隊表示,首先,要了解不同港股基金的區別:投資于港股市場的QDII基金優勢在于可投資港股的范圍更廣,但劣勢在于申購確認、贖回資金的到賬時間會晚于其他類型的基金。相對而言,滬港深基金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市場,其投資范圍受限,但由于既可投資港股又可投資A股,因此資產配置上較為靈活。
其次,了解基金的風格特征。在滬港深基金中,根據投資于港股市場的比例不同,可細分為偏港股、偏A股及均衡型的風格。若投資者希望聚焦港股市場,建議選擇主要投資港股市場的QDII基金或者偏港股風格的產品;若投資者希望在獲取A股市場投資機會的同時,也能適當兼顧港股投資機會,則可以考慮偏A股風格或者均衡風格的產品。
最后,選擇純A股基金時所需考慮的因素,在選擇港股基金時同樣需要考量,比如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獲取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及風險調整后收益等指標。
據基煜基金研究團隊統計,截至1月7日,現任基金經理任職年限超過4年,且其年化回報率超過10%的港股基金共有14只,部分產品基金經理年化回報率甚至超過20%,如徐成管理的國富大中華精選混合(QDII)人民幣、周寒穎管理的景順長城大中華混合(QDII)等。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高揚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