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青島-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交流與合作對接會在上海舉行。
“我們由衷希望更多的上海企業走進青島,更多的年輕創業者走進青島,與青島一起,為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為塑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為建設我國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攜手努力!”會上,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向上海企業家發出邀請,期待黃海東海同潮,“申”“青”深情互動。
事實上,從6月底開始,青島就踏上了學習上海的旅程, 派出51名干部到上海的現代服務業企業、中介組織等開展現代服務業專業實訓。王清憲在與他們集體談話中表示,“通過現代服務業這個窗口,透視上海改革發展全貌,體悟開放真諦,汲取創新力量,感受包容魅力,助推青島加快構建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競爭力強的產業體系,打造北方的現代服務業中心?!?/p>
7月7日-7月8日上午,王清憲率領青島市黨政學習考察團,深入企業、高校、協會和金融機構,對接洽談合作事宜,再次展現出青島取經上?,F代服務業的熱情與行動力。
7月8日下午,王清憲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青島要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必須向上海虛心學習,所以我們拜師學藝來了!”
承擔國之重任的青島在尋找一個新的發力點
王清憲在訪談中對媒體表示,總書記要求青島“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要求青島在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是著眼中國經濟發展大局的戰略謀劃。
放眼全國經濟版圖,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黃河流域三大板塊中,以上海為引領的長三角地區早已成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以深圳為引領的珠三角地區也是中國改革創新的前沿和開放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黃河流域或者說北方地區,仍缺乏經濟引領城市,北方地區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的重托,就是要充分發揮青島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的作用,在國家開放大局中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成為帶動黃河流域,乃至整個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
從這一角度來說,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現代化大都市,具有極強的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開放樞紐門戶功能,輻射帶動了長三角和整個長江流域的快速發展,毫無疑問成為了青島學習借鑒的樣板。
現代服務業何以成為青島學習上海的窗口?
王清憲在訪談中提到,現代服務業具有更大的產業輻射力、更廣闊的空間覆蓋性和更強大的整合配置資源能力。上海之所以成為引領中國發展的龍頭,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現代服務業走到了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2019年,上海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0%,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作為中國最具開放引領力的城市,上海把“上海服務”作為四大品牌之首,一直致力于“在服務全國中發展上?!保w現了為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服務的責任擔當。青島作為東部沿海城市,同時,又是黃河流域的出海口,有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在推動國內大循環中必將也必須發揮應有的作用。要更好肩負起這樣的使命,青島就必須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我們懇望上海把青島作為發揮現代服務業輻射作用,推動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中轉站”,通過支持青島,來更有力地輻射黃河流域、輻射北方地區。上海、青島攜手,必將會為推動國內南北東西大循環,做更多、更大、更富有實際成效的事。這也正是我們來上海對接現代服務業的真切期盼。
與上海對接,首先是人的對接。青島派出干部到上海開展現代服務業專業實訓,就是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建立起青島與上?,F代服務業企業的內在聯系,讓他們成為上海企業在青島的代理人。
圍繞現代服務業,青島如何“搞活”產業?
去年以來,青島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發起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等15個攻勢,邁上了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一座城的新階段。
王清憲表示,產業活,城市才能活,到上海學習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雙方在資本金融、航運貿易、高科技服務、文化旅游、商務服務等領域合作,加快青島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是青島“搞活”產業的關鍵一環。
一方面,這是提升青島服務業發展能級的需要。服務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當之無愧的“主引擎”,2019年占GDP比重達到60.9%,貢獻了全市55%的國內稅收、79%的投資在建項目,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0.4%。其中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697.4億元,增長7.1%,占GDP比重31.5%。發展現代服務業,通過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服務業的現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推動城市經濟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這也是推動青島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青島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是減弱制造業的發展力度,恰恰相反,而是要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實現制造業的蝶變升級。
圍繞實現這樣的目標,青島將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一是推動服務業融合發展。重點是立足青島優勢,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以貿易推動航運,以金融推動貿易,大力提升青島在航運、貿易、金融領域的全球影響力,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二是推動現代服務業賦能先進制造業發展。重點是打好“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三是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生態。集聚更多優質現代服務發展資源要素,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適宜的陽光、土壤、雨露,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質量與效益,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熱帶雨林。
工業互聯網之都如何賦能先進制造業?
印象中,青島似乎是首個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城市,而品類齊全的制造業場景,或許正是青島實現這一目標的底氣與實力。
王清憲介紹說,青島要打造的工業互聯網之都,就是要形成從人工智能、大數據、芯片、傳感器、機器人、算力算法、區塊鏈、產業數字金融等產業在內的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未來,青島將按照《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規劃方案》《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和中小企業借助工業互聯網加快數字轉型賦能的三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綜合性以及在世界工業互聯網領域已形成引領優勢,動員更多中小企業將設備連接、數據管理、大數據分析和智能應用等“上云上平臺”。
青島將圍繞服裝、家電、橡膠輪胎、新能源汽車、機械裝備、高端化工等優勢特色產業,重點建設一批特定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細分行業和中小企業提供平臺服務。
瞄準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共享制造、柔性制造、供應鏈協同、智能服務等領域,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為各個行業和各類企業提供全面、高效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
力爭到2022年,梯次推進3000家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打造500個5G全覆蓋全融合的應用園區,選樹1000個具有行業先導性的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基本形成工業互聯網千億級產業新生態。
如何以市場的邏輯與資本的力量為產業注入動能?
青島從2019年起連續兩年舉辦全球創投風投大會,不斷加快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的步伐,更成為全球投資界普遍關注的新風口。
對此,王清憲表示,青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必須要搶抓機遇,聚焦全球創業風險投資,在全球尋求合作者,以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能,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
去年,青島成功舉辦了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推出了國內創投風投行業最系統、最有力的“青島創投風投十條”及實施細則,設立了總規模500億元、首期規模120億元的青島科創母基金,并且啟用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大廈。在一攬子政策的扶持下,2019年,青島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基金553只,同比增長33.6%,高于全國24.1個百分點;基金管理規模821.2億元,同比增長28.3%,高于全國20.8個百分點;特別是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271家,同比增長14.8%,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增速居全國第一位。
今年5月8日至9日,青島認真貫徹中央、省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如期舉辦了“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大會運用互聯網視訊+融合通信技術,共吸引2.7萬余家創投風投機構、協會組織和企業、政府部門的近10萬名嘉賓及觀眾參會,直播點擊量達1343.35萬。會上發布了《全球創投風投行業年度白皮書(2020)》,100余位投資人、企業家、學者共同發布《創投風投共同體宣言》,成立創投風投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聯盟。青島利用網絡平臺優勢開展招商推介,精準對接項目689個,其中近300個有進一步洽談意向。在“青島市重點創投風投招商項目簽約活動”中,有30個項目實現“云簽約”,落戶基金意向規模559億元。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青島拿下了四張含金量十足的金融牌照。去年9月,光大理財公司落戶青島,讓青島成為繼北京、上海、深圳之后,又一個擁有理財公司的城市,到今年4月上旬,光大理財的產品規模已經接近9000億。去年12月份,意才基金銷售牌照發放,讓青島拿到2017年中國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后第一個獲批的外資基金銷售牌照。今年一季度,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獲中國銀保監會批復,成為全國第6家獲批的城商行理財公司;興華公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成為山東第一家公募基金;實繳資本20億元的魯花道生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冊。
截至2020年5月,注冊地在青島的創投風投備案基金數量489只,同比增長57.2%;管理規模1111億元,同比增長40.3%。創投風投為青島帶來的,并不僅僅只是資本,還有意識、觀念、氛圍。
營商環境如何成為青島的一張新名片?
在城市競爭激烈化的當下,營商環境正在成為決定城市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因素,王清憲表示,營商環境是任何投資者都關切的問題。我曾在多個場合提出,青島將致力于創造一種讓企業家和創業者感到舒服的政務環境。舒服,就是自然而然,就是如魚在水,就是如沐陽光,就是既“親”又“清”。
青島在17個經濟部門設置市場配置促進處,專門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市場機制、提高政府效率,凡是市場能干的一律交給市場,如果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政府就要去培育市場,而不是替代市場。
青島明確了“新官不理舊賬”是法盲的表現、是違法的行徑,集中開展黨政群機關履約專項清理,對因政府失信導致的糾紛進行排查摸底,依次分類做出處置,共排查問題408個,處置率達97.8%,償還民營中小企業欠款30.36億元,清償率100%。還由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促進政府提升兌現承諾兌現政策的自覺。
青島發起高效青島建設攻勢,推動政務服務全面達到深圳標準,并加大對政務服務的協同監督力度。探索城市現代治理方式,開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建立訴求快速回應辦結機制,讓全體市民和企業家有意見隨時提、有想法盡管講、有不滿大膽說,達到聽民聲、用民意、解民憂、紓民怨、聚民智、暖民心的效果。2019年,青島企業家滿意指數達95.2%。
今年,青島會繼續深化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秉承市場的邏輯,依托資本的力量,加快流程再造,堅持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更加注重發揮商協會在經濟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加快整合人才、資本、技術等資源,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
來源:界面山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