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傳承中國工業精神,弘揚優秀工業文化,根據工信部開展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轄區內企業開展了申報工作,推薦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青島市分公司的青島郵電博物館和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即墨縣發制品廠舊址申報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項目。
工業遺產是工業文化的重要載體,記錄工業發展不同階段的重要信息,見證了國家和工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在前三批國家工業遺產項目中,山東省共有6個項目入圍。其中,青島市市北區的青島啤酒廠和青島國棉五廠入選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青島兩項目加入新一輪角逐
在沿海港口城市中,青島近代開埠不算太早,但憑借優良的深水良港和快速建成的膠濟鐵路,青島在中國近代工業中確立了優勢,一方面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傳入青島,另一方面是較早地確立了紡織等頗具規模的工業門類,這種積累為青島此后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底蘊,也使得青島工業遺產存量比較豐富。
申報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項目的即墨縣發制品廠從上世紀50年代白手起家,經過60年代的艱苦創業、70年代的靈活經營、80年代的融入改革開放、90年代的合作創新,迎來新世紀的闊步發展,成為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即發集團。其積累了一大批沉浸著厚重歷史的老廠房、老設備、老物件,見證了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所有的體制變化,比如合作社、集體經濟、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股份制,成為見證新中國工業經濟發展的活化石。
而青島郵電博物館創建于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該建筑于1900年開工建設,1901年竣工。建筑面積2230.23平方米,占地面積640平方米,總高度24米(包括兩個塔樓)。樓體東西長62.4米,南北寬18.1米。建筑主體5層,其中地下1層,地上4層,俯視呈半弧形,左右對稱有兩個塔樓,極富藝術特色的哥特式建筑,自該建筑投入使用,即為郵電通信場所。目前建筑保存完好,于2010年建成青島郵電博物館,并通過山東省文物局審批。
山東已有6個國家工業遺產
重視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有利于推動發展工業文化產業,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此前工信部已經連續三年公布了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其中第一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11處、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42處、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49處。
截至目前,山東省共有國家工業遺產項目6個。煙臺市芝罘區的張裕釀酒公司入選首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濟南市槐蔭區的濟南第二機床廠、青島市市北區的青島啤酒廠和青島國棉五廠入選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濰坊市奎文區的濰坊大英煙公司和聊城市東阿縣的東阿阿膠廠78號舊址入選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青島的工業遺產項目擁有良好的保護和利用模式。其中,青島啤酒廠工業遺產創建于1903 年,現存綜合辦公樓和釀酒生產車間,是青島工業開創期的見證物,是中國近現代工業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證。青啤博物館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濃縮了中國啤酒工業及青島啤酒的發展史,是中國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典范。青島國棉五廠工業遺產始建于1934年,保留著完整的棉紡織工業體系,包括鋸齒形主體廠房、紡織設備、紡織博物館等,老紡織設備品質達到當時的世界先進、中國一流水平,為國內同行所公認,見證了“上青天”時代青島紡織工業的輝煌。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門國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