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膠州秸稈打捆“變寶”環保又增收

      夏至將至,在山東省膠州市鋪集鎮馬家村的麥田里,伴隨機器的轟鳴聲,只見一臺臺秸稈撿拾打捆機,像“清道夫”一樣,“吃”進一根根秸稈,“吐”出一捆捆稻草方塊。

      “今年一畝地能打這樣的捆12-15個,打一畝地的人工機械成本30元左右,零賣一個捆能賣5塊錢,大客戶按噸要,一噸能賣到150-200元,這樣的小麥秸稈捆供不應求?!变伡偨斩捠諆\中心負責人鹿炳展告訴記者。

      這些看上去沒啥用的麥秸稈,現在成了馬家村養牛大戶馬仁財眼中的“香餑餑”。馬仁財告訴記者,他從三年前開始發展養牛產業,原來是購買牛飼料,一頭牛一年就要消耗一噸左右?,F在馬仁財靠回收馬家村周圍八百多畝的小麥秸稈,基本就能滿足養殖場的飼料需要。

      作為傳統農業鎮,鋪集鎮現有小麥5萬畝,以往每到收割時,秸稈處理就是大難題,今年,鋪集鎮設立秸稈收儲運中心,麥收時節共打捆約1萬畝麥地秸稈,預計總收入可達20多萬元。

      據了解,今年膠州市進一步加大秸稈禁燒力度,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除秸稈打捆離田外,同時大力推廣秸稈粉碎還田等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和農村環境改善。

      開展小麥秸稈打捆回收工作,將秸稈打包成捆后,以每噸150-200元的價格出售,既可以用作動物飼料,也可以種植食用菌等,不僅解決了秸稈處理的困擾,還增加了農民收入。壓包好的干秸稈直接運往附近的養殖場,和其余草料配比混合,進行再加工,處理后不僅營養價值更豐富,還能存放一兩年時間,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通訊員   劉芬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