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 (記者 陳璐 通訊員 薛建濤 岳玲莉) 日前,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工作要點,明確了今年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七大重點工作任務,聚焦“攻山頭”“穩陣地”主線,突出“雙招雙引”“15個攻勢”主題,抓好“污染防治攻堅”“服務高質量發展”主業,強化黨建引領,全面從嚴治黨,努力爭先創優,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努力打造綠水青山“青島樣板”。
主要目標指標
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環境質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總量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減排任務。
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1%;
地表水國控點位全部達到考核目標,省控以上重點河流消除劣V類。
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95%以上,膠州灣水質優良比例70%以上。
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環境輻射水平保持天然本底水平;環境安全得到持續保障。
聚焦聚力“15個攻勢”
將“15個攻勢”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著力點和發力點,對涉及生態環境部門職責的每項作戰任務,拿出真招硬招,列出清單,掛圖作戰,確保打好打贏牽頭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硬仗、鄉村生態振興等任務。
全力打好海洋攻勢,堅決打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硬仗,堅持海陸統籌,溯源入海排污口,建立名錄,分類精準整治。實施重點海灣總量控制,健全海洋環境監測網絡。發揮灣長制平臺作用,進一步推進全市海灣管理保護。
全力打好鄉村振興攻勢,充分發揮鄉村生態振興工作專班平臺作用,加強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調度督辦,統籌推進,因村施策,提升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鞏固已完成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
聚力打好突破平度萊西攻勢,支持萊西爭創國家“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重點支持平度、萊西兩市村莊污水治理項目建設,通過實施系統整治,提升萊西湖污染防控能力,保障飲水安全。
合力打好平安青島建設攻勢。通過開展環境應急演練、健全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等措施,全面加強生態環境重點領域風險防控能力。
在協力打好其他攻勢中,全面推行頂格協調、制度創新和流程優化。堅持源頭防范環境污染,發揮環保審批優布局、調結構、控規模、保紅線、防風險作用,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面落實“1+1+8”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目標任務,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等8場標志性戰役,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在藍天保衛戰方面。重點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整治攻堅,落實強化攻堅“20條措施”,繼續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動態分級管控。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業爐窯綜合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等工作,持續鞏固“散亂污”企業整治效果。綜合運用區市空氣質量考核、生態補償、鎮街排名等措施,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擴展實施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堅持以水環境質量標準倒逼污水處理設施擴容提標和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排查入河(湖)排水口,以水質達標為目標監督河(湖)長責任落實。開展水源保護區劃調整,深化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及排查整治,保障水質安全。
在凈土保衛戰方面。扎實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開展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動態更新污染地塊名錄。持續加強危險廢物治理,全面推行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管理,醫療廢物規范處置,推進董家口危險廢物綜合處置項目建設。
扎實推進“四減四增”工作,促進產業、能源、交通運輸和農業投入結構不斷優化,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推動解決燃煤、機動車、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等問題。
全面發力“雙招雙引”
深刻認識“雙招雙引”在全市經濟工作中的第一戰場地位,充分發揮好生態環保領域技術、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優勢,建立完善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機制,重點引進國內外環保領域領軍企業、環保新銳企業及高成長性企業,扶持一批專特優精中小企業。
著力引進龍頭企業、專業化骨干企業,促進先進環保產業發展;積極引進資本,促進領軍企業、資本雄厚的國企與我市環保企業合作,做大做強市場;對有投資意向的重點企業,深度對接,力促項目落地。開展第三方治理,推動全市污染防治和環境質量改善。
樹立平臺思維,以平臺促合作。不斷優化拓展環保產業交流平臺,發揮平臺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生態環保先進技術交流和推廣應用,促進企業間交流與合作,力促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與經濟發展新動能。
建立生態環境領域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聯動機制,對生態環境領域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高端人才和項目,研究采取個性化支持措施大力引進。瞄準高層次人才集聚的城市和高校,靶向開展“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動,引進優秀專業人才。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制定出臺青島市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意見,將生態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決策全過程。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支持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重點區域開展“規劃環評+告知承諾制”環評審批改革,在部分行業實施“零增地”技改項目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豁免一批環境影響小、環境風險小的建設項目環評手續。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為企業環評提速增效。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出臺實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6項政策,落實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政策措施。聚焦“一流服務”,對市場主體“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加強分類精準執法,保持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幫助企業解決環境焦點難點堵點難題,避免“一刀切”和簡單粗暴執法行為。
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落實,構筑更加完善的齊抓共管生態環保大格局。大力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完善環境信用評價制度,用好生態補償機制。壓實區市和鎮街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扎實推進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全面完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按期完成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年度整改任務。
持續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強化環保、公安聯勤聯動,嚴厲打擊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完善信用監管、分類精準執法等制度,實施互聯網+環境執法,強化科技手段運用,提高執法效能。
推動排污許可證覆蓋全市固定污染源,完成“十三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約束性指標。加大清潔生產推進力度,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
堅決扛起疫情防控生態環境保護部門責任,加強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環境管理,確保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運行正常、醫療廢物得到安全處置,防止二次污染。加強醫療廢水和城鎮污水處理廠的環境監管。
強化生態環境支撐保障
開展“十三五”規劃終期評估,積極參與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高標準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化”水平。開展《青島市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和《青島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制修訂立法調研工作。
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體系建設。實施生態環境信息資源整合,匯集各行業生態環境數據資源,建立完善全市生態環境資源目錄服務體系。建成全市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分析展示系統“一張圖”,加快推進信息系統資源整合共享,加強數據綜合利用,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
健全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開展全市重點水域調查,推進土壤及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加強生物標準庫建設,推動生態遙感技術及輻射監測新技術、新方法應用開發。
梳理排查突出環境信訪投訴,建立領導包案、主動約訪等工作制度,確保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得到處理,信訪積案有效化解。
加強生態環境宣傳,提升信息發布的傳播力,使生態環保理念融入市民生活方式與行為模式。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堅持黨建統領,深入開展“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整治,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狠抓黨風廉政和作風建設。創建“環保鐵軍”黨建品牌,著力加強環保隊伍建設,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加快打造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