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積蓄力量 共赴花開

      安伯貞

      北嶺山的方向,晨曦透過云層灑滿校園,敦行樓前,櫻花樹吐露嫩芽,毛茸茸的綠色顯示著它正為綻放積蓄著力量。這些都被十七中校長安伯貞的鏡頭捕捉,通過微信群,傳遞給居家學習的學子,分享孩子們日思夜想的校園即景,給他們捎去慰藉。本期《直面疫情這一課 校長有話說》欄目邀請到青島十七中校長安伯貞,講述疫情中學校的變與不變。

      記者:十七中高三級部最近組織了網上模擬考,這段時間的網上教學十七中是怎么實施的?

      安伯貞:身居教育戰線,疫情中,青島十七中老師們開啟了“全天在線,有問必答”的空中陪伴。在各年級的統一要求和部署下,從1月底開始,各個集備組就迅速聯動起來,多次進行網絡集備、現場集備。嚴格落實學校集備要求。學校組織了各年級的網上期初測試,組織了高三的網上一模,十七中的誠信考場從學校搬到了網上。老師們圍繞學生的試題選擇、閱卷細則、如何錄制微課講評、后期開課內容等開展了詳細的討論,進一步明確了方向。由于準備充分,線上檢測從網上發送試題、學生答題、答案回傳等工作有條不紊。

      每場測試結束,老師們迅速投入到線上閱卷中,年近花甲的老教師,長時間面對電腦手機,眼睛不堪重負;二娃的媽媽教師,等孩子睡下后繼續挑燈夜戰;教師們從早到晚,馬不停蹄,不到兩天時間,各科都完成了閱卷工作。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問題,講評不能千篇一律,最好的講評課是針對每個學生自己問題的講評,”老師們是這樣說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面對不同的學生需求,各集備組老師們各顯其能,通過學校的智慧課堂系統、微信群、QQ群、騰訊會議直播、微課錄制、青島課后網等多種方式組織做好講解答疑工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們為每一道題目都錄制了講解微課,菜單式,多選擇,真正做到了一生一指導,深受學生好評。

      記者:現在學生要學文化課也不能扔掉美術練習,學校是怎么統籌的?

      安伯貞:2020年藝考后延已成定局。在一個月前,政策尚未明朗的時候,十七中就研判形勢,啟動“雙套餐”(文化課、專業課)授課答疑,班主任統籌協調,文化課和專業課老師們密切聯動合作,為美術生學習文化課和專業課保駕護航。微課錄制,任務發送,騰訊會議授課,作業批改,平臺答疑,打卡接龍,實時交流……這是美術班老師的工作常態。班主任統籌協調,開展線上授課,是網上授課的總“調控師”,及時發送學校的通知要求,嚴格實施教學計劃,同時與同事、家長及時交流,匯總意見,調整教學方式和進度,調整專業課和文化課的比重和時間,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班主任還化身為“心理咨詢師”從心理上為學生疏導,讓他們有序靜心學習。

      因為不同的學生主攻的校考方向不同,需要一對一進行指導。專業課老師通過視頻線上教學,讓學生錄制下繪畫過程,提交作業,老師線上批改,逐個分析,單獨指導,學生做好記錄,修改繪畫……從學生和家長反饋來看,專業課和文化課“雙套餐”的準備,取得了明顯成效。

      記者:十七中聯合高校打造的理工特色已經取得了成果,今后這一特色有什么發展規劃?

      安伯貞:理工特色方面,我們前期做了許多工作,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理工特色發展引領下,課程理念的轉變,和新課標的要求吻合,項目式教學讓學生保有創新的興趣,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每年有一兩百人獲得科技創新方面的獎項,其中不乏國家級的獎項。一系列的做法助推了學生個性化發展,也讓學生在高校自招、綜招中有出色表現。下一步,我們將借新課標的推進和新高考的助力,繼續發展理工特色。按照新課標要求,各科教學貼近生產生活一線的實際情境,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拓展,著重發展和最新科技相關的探索課程。和高校、科研院所進行深度合作,進行課程講座、實踐,讓十七中的學生進入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操作,驗證自己的創意,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人工智能方面,學校建起了人工智能教室,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更讓學生了解了互聯網資源整合運用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領域,學生熱情高漲,相信經過開學后的指導,學生的素養會有更多提升。

      記者: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學校教學有哪些啟示?

      安伯貞:反思尋變,為學校后續發展蓄能。線上學習帶來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這不得不倒逼線上“空中課堂”發揮威力,教師們“主播”生活經歷了“陣痛”后也逐漸適應。但互聯網教學到底該以怎樣的姿態改變目前的教育生態?如何真正實現網絡學習與線下學習的高度融合?面對如此多的教育資源平臺,學校該如何統籌規劃與高效利用?這些問題促使學校積極尋變,為學校后續發展積極蓄能。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趙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