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春亮色!智慧春耕中的90后“新農人”

      春耕中不乏90后“新農人”。青島有田農業就有這樣一對“育苗夫妻檔”于隨飛和丈夫程凱亮,他們兩個人通過操作物聯網大棚實時監控系統可以完成500萬株種苗的培育照料。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沒有這對夫妻檔智能化管理,這500萬株培育照料得需要40多個傳統人力才能完成。

      于隨飛和丈夫程凱亮工作所在地是萊西市店埠鎮青島有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高標準玻璃溫室。走進溫室,一個一人多高的柜子映入眼簾格外引人注目。這個“柜子”被稱為溫室“大腦”,是控制500萬株種苗的物聯網大棚實時監控系統,是每天陪伴于隨飛工作的伙伴,也是管理500萬株種苗的奧秘所在。據介紹,大棚內的溫度、濕度以及噴灌等所有信息數據都會匯集到這個系統中,并自動調節至合適區間,實現對種苗的智能化管理。

      “之前人力育苗,一個人一天能育100盤種苗,現在機器一個小時就能育700多盤,節省了數十人的人力成本。”種苗花卉繁育中心經理于隨飛介紹,使用智能化管理,最大的變化就是提高了育苗效率,種苗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據介紹,青島有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了4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玻璃溫室,實現流水線化操作、管理,提高成苗率和壯苗率?!耙驗橐咔榈脑颍と穗y以返崗,從大年三十到現在都是我和丈夫兩個人在進行種苗培育,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培育種苗500多萬株。接下來就可以直接種植,此外針對我們鎮的經濟薄弱村、貧困戶,我們以成本價出售,幫助他們鞏固扶貧成果。”于隨飛介紹說。

      “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在各條陣線有那么多人在努力奮戰,身處后方的我們,也一定會全力保障蔬菜恢復生產,為抗擊疫情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量?!闭煞虺虅P亮表示。

      作為90后,于隨飛本可以和同齡人一樣,擁有在大城市發展的機會。2015年,剛大學畢業的于隨飛看到家鄉專業人才貧乏,對土地有著深厚感情的她決定做一名“新農人”。如何打破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發揮現代科技力量,于隨飛從零開始,一點一滴學習,從育苗到日常管理,再到對接客戶、指導農民種植,從熟悉儀器技術操作到改造篩選種苗,于隨飛反復試驗直到熟練掌握應用,基于此于隨飛的農民事業逐漸走上了正軌,這更加堅定了她做一名職業新型農民的決心。

      “隨著更多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如今的農業生產越來越智能,越來越高效,農民也逐漸變成體面的職業。”談起未來農業發展前景于隨飛信心十足地說道。

      通訊員  魏康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