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步伐,總結評估前一階段中醫藥綜合改革推進情況,部署今后一個時期中醫藥綜合改革工作任務,7月3日上午,我市召開了全市衛生健康系統中醫藥綜合改革推進工作視頻會議,全市10個區市衛生健康局、各級中醫醫院、綜合(??疲┽t院、婦幼保健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監督執法機構等30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總結評估了前一階段中醫藥綜合改革推進情況。即墨區、西海岸新區、李滄區衛生健康局、青島城陽古鎮正骨醫院、分別就中醫縣域醫共體建設、振興國醫行動、提升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創新民營中醫醫院發展路徑等進行了大會交流,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即墨區中醫醫院分別就突出中醫藥優勢特色、打造精品國醫館、三甲中醫醫院創建工作等進行了書面交流。會議部署了今后中醫藥綜合改革工作任務。
完善中醫藥發展的體制機制。積極爭取有利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先行先試,在中醫藥產業推進、文化建設、公衛項目、特色小鎮建設、適宜技術推廣、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項目、“中醫藥+”戰略等方面,率先實現突破,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經驗。不斷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各區、市設立中醫藥管理科室,配備專職管理干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立中醫防病科,發揮中醫藥在傳染病防控、慢病防治中的獨特作用。衛生健康執法機構設立中醫執法科,配備中醫藥人員,提升中醫藥監管能力。實施中醫強基層、基層強中醫行動,深化中醫藥醫改,構建緊密型中醫醫(健)共體,推動優質中醫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助力實現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全覆蓋”,使100%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協調落實差別化的中醫醫保支付政策,完善固化中醫門診優勢病種納入統籌支付范圍并按“日間病房”管理的典型經驗,擴大試點范圍。推進社會辦中醫試點工作,實施好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試點工作,實施中醫專家存案制度、中醫診所備案制,推出10大中醫藥健康服務連鎖(聯盟)品牌機構,出臺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量化分級工作方案,擴大中醫醫療質量信譽等級評定范圍,釋放民間中醫活力,打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青島經驗。
實施“中醫藥+”戰略
大力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
實施“中醫藥+旅游”,打造4個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項目)、10個中醫藥特色小鎮(街區),積極開展中醫藥國際健康旅游,將中醫藥健康服務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打造島城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實施“中醫藥+海洋”,借力島城海洋資源豐富的特點,發展海洋中藥產業,引導開展海洋中藥養殖、生產、加工,助力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海洋化妝品等產品的研發,在經略海洋中彰顯海洋中藥的優勢。實施“中醫藥+養老”,打造1個省級、10個市級中醫藥特色的醫養結合示范基地,在公立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推廣老年人傳統運動項目,建立大型中醫康養建設項目,打造中醫醫養結合高端品牌。實施“中醫藥+林業”,實行“公司+農戶”方式,引導開展中草藥的規范化大規模種植,開發打造島城道地藥材,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實施“中醫藥+畜牧”,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引導以中草藥代替抗生素防病治病,推廣綠色養殖,生態養殖,打造一批特色養殖企業。
實施中醫藥“雙招雙引”戰略
優化中醫藥要素
深化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全面推進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中醫研究院項目早出成果,研究生院項目早日開工,盡早開工建設海慈醫療集團中西醫結合康復診療中心項目。推進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國內知名中醫藥機構的高端合作,引進優勢學科、優秀團隊,落實中國中醫科學院青島技術合作中心項目。舉辦“青島市國醫大師論壇”,打造全國知名的中醫藥學術品牌,建立包括10個國醫大師工作室在內的100個引進類知名中醫藥專家工作室。加快建設項目進度,推動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建設項目,助推瑞源中醫醫院項目、國金中醫養老院項目、神農澗中藥材種植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
實施中醫藥優勢特色建設
推動中醫藥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創新、診療模式創新,開展綜合(??疲┽t院中醫藥適宜技術全科化試點,實施中西醫臨床協同行動,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和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力爭建成1-2個省級以上區域中醫診療中心,以多種途徑建設多個中醫專科診療中心,為打造長江以北一流醫療中心城市貢獻中醫力量。做好“三字經流派推拿”、“臟腑流派推拿”、“嶗山點穴”等島城特有中醫流派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打造成享譽全國的中醫藥特色品牌。開設中醫經典門診和經典病房,完善中醫專病(專技)門診建設,篩選100個中醫優勢病種,形成可推廣的診療方案。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和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承,舉辦“中醫藥文化節”,建好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在媒體開辟多個中醫藥專欄,利用好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等平臺,加強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成立治未病聯盟,開展養生保健“六進”活動,實施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調查,持續開展“三伏養生節”和“膏方節”活動,推出10名養生文化傳播使者。
不斷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政府應建未建中醫醫院和中醫醫院未達到建設標準的區市要加快建設步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國醫館建設沒有全覆蓋的個別區市要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并做好精品國醫館和中醫特色村衛生室項目。創新做好中醫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李滄區、嶗山區、黃島區等有前期基礎的區、市要先行先試,創造經驗。未實現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全覆蓋”的區市,通過中醫藥人才配備、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培訓推廣使用,盡快實現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建立三級兒童青少年近視小兒推拿防控網絡體系,做好五官科、神志病、皮膚病等中醫弱勢學科(??啤2。┙ㄔO,完善中醫藥供給側。創新中醫藥科普宣傳途徑,組建“養生保健專家宣講團”,舉辦中醫科普(養生)大講堂,宣傳42條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和10項家庭中醫藥適宜技術,使用“e家中醫”APP,推出中醫藥特色服務指南和電子地圖,使群眾認知中醫藥、接受中醫藥。
記者 陳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