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學深圳、趕深圳”,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建立健全“學深圳、轉作風”長效機制,引導全市各級干部提升境界、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圍繞全面對標深圳,建立持續學習機制
1.明確學的重點。堅持把深圳作為學習的榜樣、追趕的目標,持續打造學習型機關、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團隊,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重點是學習深圳的市場化、法治化,學習深圳的發展境界、發展質量、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對外開放、營商環境,學習深圳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2.豐富學的方式。結合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豐富“學深圳、轉作風”的內涵和載體。市委組織開展“千名干部赴深圳體悟實訓”大行動,舉辦高層次專題培訓班,辦好青島干部大講堂,讓更多干部身臨其境學、全面深入學。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要立足實際,采取更多靈活新穎的方式,主動為廣大干部搭建學的平臺、創造學的機會,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到深圳去學、去看、去體悟。
3.搞好學用結合。堅持學以致用、研機析理,把“學深圳”的成果切實落實到“轉作風”上來,變成自覺行動。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要通過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交流研討會等方式,碰撞思想火花,不斷掀起頭腦風暴、靈魂革命。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不搞一陣風,不做表面文章,制定“學深圳、轉作風”對標清單,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改進工作。
二、圍繞提升思想方法,建立理念更新機制
4.強化市場意識。學習深圳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最大程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在市、區(市)兩級政府相關部門,設立市場配置促進機構,研究推進市場化改革相關事項。加強行業協會、商會建設,建立政府決策征求行業協會、商會意見的制度,讓更多企業家聲音進入決策。搞活功能區體制機制,加快推行“管委會+公司”“法定機構”等模式,實行競爭性機制、企業化管理,打造市場化運作的發展高地。
5.強化法治意識。學習深圳運用法治化手段推進城市發展的理念,打造全國最優營商環境。強化政府法人主體意識和契約精神,不斷健全依法辦事、依規則辦事的制度。探索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建立由專業化中介機構推動政府落實兌現政策的制度。堅決糾正“新官不理舊賬”,開展全市黨政群機關履約情況專項清理工作,支持企業、公民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強化干部法治教育,厚植干部“一切按規矩辦,有規矩必須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全市營造濃厚法治氛圍。
6.強化開放意識。學習深圳開放包容的城市特質,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要樹立全球視野,強化營銷城市的理念,主動拓展對外聯系的渠道、搭建對外合作的橋梁,在更大空間整合發展要素。主動打破地域界限、部門壁壘,建立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協同推進機制,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堅持同城待遇,構建更加公開透明的制度環境,讓各類企業、各類組織、各類人才同場競技、平等競爭,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吸納人才,大力倡導“來了就是青島人”。
7.強化創新意識。學習深圳敢想敢闖敢試的城市基因,鼓勵干部敢闖敢試、大膽創新,源源不斷地激發創意的火花、創新的因子、創造的活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深化制度創新,確定自主改革試點,爭取更多國家級、省級試點落地青島,打造更多“試驗田”“示范區”。大力營造創意創新氛圍,支持非共識性創新,建立責任共擔機制,對下級的有益探索,上級要限時明確回應,凡非明令禁止的,應以“鼓勵探索”的態度主動為下級擔當,鼓勵先行先試。營造一流創業環境,堅持非禁即入,建立對新經濟新技術新產品更加包容審慎的準入監管機制,吸引更多創新要素集聚。
三、圍繞提高工作標準,建立比學趕超機制
8.爭一流。堅持“敢為人先”,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立足全省全國,放眼全球,以一流標準、一流質量、一流業績為導向,圍繞“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兩條主線和15個攻勢,深入開展“大競賽、大比武”活動。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要瞄準對標對象,拿出對標方案,細化對標措施,確保比有目標、學有行動、趕有措施、超有成果。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每年至少確定1項重點突破任務,力爭打造1個在全省立標桿、在全國有影響的工作品牌。
9.提效率。堅持“效率就是生命”,自我加壓,奮力趕超,推動各項工作提速增效。倡導扁平化管理,重要工作推行“專班工作法”和“吹哨報到”機制,減少層級,壓縮流程,構建科學、高效、靈活的工作模式,打通“中梗阻”。在全市干部中推行“極致工作法”,引導廣大干部“真學”“真趕”,主動挑戰壓力極限,提升工作效率,追求工作極致。
10.強服務。堅持“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必須做到”,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政務環境、人文環境、服務環境,不斷提升城市軟實力。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服務群眾,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政務服務事項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優化審批流程,明確審批時限,積極推進“秒批”。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完善經常性、規范化政商溝通機制,建立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的“直通車”制度,加大服務企業力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四、圍繞改進工作方法,建立能力提升機制
11.建平臺。樹立平臺思維、生態思維,主動找平臺、建平臺、用平臺,暢通共享、共贏的合作渠道,提升整合資源能力。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打開思路,挖掘自身優勢,搭建一批各具特色的平臺載體。重點圍繞“雙招雙引”,打造一批國際化的會議、會展、論壇、節慶等青島品牌,打造面向世界開放、整合全球創新資源要素的重要平臺。用好信息化手段,加快建設、提檔升級智慧城市等平臺系統,加快政府大數據平臺建設,推進機關數字化轉型。
12.樹典型。注重發現典型、培育典型、推廣典型,以點帶面、促進全局,提升示范引領能力。堅持條塊結合同向發力抓典型,實行市、區(市)兩級典型共育齊抓,共同培育、共同提升、共同推廣。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抓典型”制度,市管領導班子成員每年要向所在單位黨委(黨組)提報1個抓典型工作報告,市委、市政府每年聽取1次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抓典型工作匯報,通過推出一批又一批、一類又一類先進典型,帶動整體工作提升。
13.找穴位。強化精準思維,善于抓點帶面,打通“經絡”,疏通“血脈”,提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搞好調查研究,市級領導同志、市管領導干部每年在基層調研時間不少于60天,切實找準重點、難點、痛點、堵點。堅持“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要立足實際,緊緊圍繞15個攻勢,一項一項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具體舉措,確保抓住要害、對準焦距、精準發力。
14.促落實。堅持“想透、說清、干實”,講實干、重實踐、求實效,提升工作執行力和落實力。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必須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當好“施工隊長”,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事項親自推動、重點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查。堅持“一線工作法”“點對點工作法”,重點任務必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到人,倒排工期,做到“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打通抓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五、圍繞促進擔當實干,建立正向激勵機制
15.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堅持把“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作為選干部用干部的賽馬場,大力培養和使用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意識能力強的高素質干部,大力培養和使用“李云龍式”的干部,提升干部隊伍攻堅作戰的能力。打破選人用人“框框”,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大力選拔引進青島亟需的專業化干部人才,加大從駐青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調任干部力度。打破論資排輩和隱形臺階,大力選拔使用綜合素質好、發展潛力大、表現突出的優秀年輕干部。
16.搞好考核評價。堅持以實績論英雄,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突出核心指標考核、發展變化考核和差異化考核,改進完善綜合考核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探索開展專項考核,在15個攻勢等重大任務一線考核識別干部,對重點部門班子和干部實行重點考核。強化對干部的平時考核,堅持“用事實說話”,探索開展干部“落實力”考核評價,讓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用得好。
17.加大激勵保障。定期開展領導干部思想狀況調查,組織實施“干部向組織說說心里話”活動,傾聽干部心聲,關心關愛干部。加大精神激勵力度,每年選樹表揚一批“改革精兵”“實干標兵”。加大物質激勵力度,根據綜合考核情況、專項考核情況差異化核發物質獎勵,鼓勵區(市)設立專項考核物質獎勵。堅持向基層傾斜,確保鎮(街道)干部收入比同職級區(市)直部門(單位)干部至少提高10%以上。健全完善容錯糾錯和澄清保護機制,對一般性工作失誤,能容則容;對反映問題線索不具體、不具可查性的信訪舉報,不予核查;對受到誣告陷害的干部,及時澄清正名。
六、圍繞強化約束懲戒,建立監督問責機制
18.強化監督約束。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每年要結合“學深圳、轉作風”,向社會公開承諾重點工作打算,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有效發揮人大、政協的監督職能,加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力度。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用好媒體監督平臺,拓寬監督信息來源渠道,加大明察暗訪和公開曝光力度。對在營商環境、為民服務等方面出現較大負面影響的市直部門(單位),其主要負責人要在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上作出解釋,在媒體上公開表明態度、作出整改承諾,確屬失職瀆職的,紀檢監察機關要跟進問責追責。
19.強化組織處理。聚焦“學深圳、轉作風”,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干部“下”的情形,對影響環境、貽誤發展的干部要堅決地“下”。對全市綜合考核排名末三位市直部門(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實行“待崗試用”制度。探索細化公務員懲戒處理辦法,經常性開展談話提醒和批評教育,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對產生不良影響的,綜合運用責令檢查、誡勉、調離崗位、免職等處理措施,該清理出公務員隊伍的堅決清理出去。
20.強化監督檢查。把“學深圳、轉作風”作為監督檢查和巡察的重要任務和經常性工作,聚焦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不斷加大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力度。大力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影響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責任追究,決不姑息遷就。
建立“學深圳、轉作風”長效機制,是推動市委“學深圳、趕深圳”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的重要保障。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黨委(黨組)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主動學、主動轉,深入學、深入轉,持續學、持續轉,深入抓好貫徹落實。要結合實際,圍繞機制建設要求再深化、再細化,制定各自“學深圳、轉作風”行動方案,立足職責任務研究建立可操作可落地的具體機制,重要改革事項要及時提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研究。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學深圳、轉作風”機制建設情況納入黨建述職和綜合考核重要內容,市委組織部會同市紀委市監委機關、市委辦公廳、市委改革辦、市政府辦公廳抓好督促檢查。力爭通過1年時間的努力,在全市建立起一整套系統規范、長效管用的“學深圳、轉作風”機制,推動“學深圳、趕深圳”持續往深里走、往實里走,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