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記者采訪了解到,原市北洛陽路街道海琴社區書記兼主任夏玉波在社區工作20年,今年1月退休,67歲的她投入到公益服務中,籌劃成立“玉波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從3月15日投入到“夏玉波工作室”的工作以來,舉辦了20余場宣講活動,立爭年底前,向萬名聽眾宣講黨史知識、宣講怎樣做好社區服務,為1000位社區80歲老人過生日送掛面,同時開展弱勢群體幫扶、調解居民矛盾、化解居民難事。以夏玉波為原型編創編的呂劇《過年》近日在四方劇院匯報演出。
呂劇演繹
弘揚舍小家為大家精神
《過年》由市北區文聯副主席田承亮為編劇,省呂劇院三大呂劇作曲家之一的丁博民譜曲,原青島呂劇院的8位演員排練半個月,精彩演繹。
整個演出30多分鐘,濃縮展現了大年三十這一天,夏玉波仍然忙碌不得閑,忙于矛盾調解、弱勢幫扶、服務社區居民,顧不上照顧陪伴老母親,最后和家人在居委會過大年的故事,表現了夏玉波舍小家為大家服務社區居民的寶貴精神。
發揮余熱
服務百姓傳遞正能量
“我一輩子就是一個忙忙碌碌閑不住的人,我最好的平臺就是老百姓,繼續為老百姓服務,傳遞更多社會正能量。”夏玉波如是說。她帶頭打造了海琴社區“365黨員工作室”這一黨建品牌,使社區服務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退休后的夏玉波依然閑不住,以“夏玉波工作室”為依托,繼續熱心服務社區群眾。
今年3月底,商丘路40號二樓一家住戶裝修漏水,漏水流到了一樓藥店,藥店聯系到夏玉波求助,她到現場后幫忙蓋住藥品防水以減少損失,幫忙聯系住戶無果后又幫聯系110、聯系自來水公司解決問題,當天晚上回到家里已經接近10點了。最后還幫雙方協調賠償達成一致。
6月13號島城大雨,鄭州路48號大院水排不出去,接到居民求助后,夏玉波和70歲的老公許勇在及小腿的積水中,一個一個打開排水篦子,幫助小區排水,冒著大雨干了一個多小時。
海琴社區的助老大食堂里,有的老人行動不便,沒法出門打飯,2015年以來夏玉波包著為蘭克旭夫婦2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送午飯,4年來沒有間斷。遇到大雨天、太熱的天老公許勇會替夏玉波去送。(記者 楊寧)
鏈接
夏玉波簡介
在為民服務的工作中,夏玉波針對社區“居民上班我上班、居民下班我下班”的情況,她成立“365黨員工作室”,提出“有話慢慢說,天天我都在”的服務承諾,組織黨員節假日輪流值班為群眾服務,實現了響應群眾訴求零時差,方便了社區居民辦事。365黨員工作室成了“不關門的居委會”。經多年來的探索,夏玉波提出的“365工作法”,使社區服務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夏玉波舍小家、顧大家,兢兢業業干社區工作,勤勤懇懇為居民服務。2011年,夏玉波的事跡被拍成電影《天天我都在》在全國公映。她先后被評為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最美社區人、全國人民調解能手、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雙百人物、山東省人民調解工作“二等功、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感動市北”特別獎等榮譽稱號。
此外,夏玉波積極探索社區服務管理有效模式,成立青島市首家社區“百姓協會”,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她積極探索網絡信息服務,開發了集黨員管理、民情服務、黨務公開等功能于一體的“黨員電子地圖”,建立了民情服務檔案;為社區孤寡、空巢獨居老人安裝了“愛心門鈴;打造“天天我都在“微社區,居民只要登錄微社區就可以聯系到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咨詢或求助,實現了互動零距離。此外,夏玉波和社區網格員利用休息時間入戶,收集黨員和居民的具體信息,并錄入電腦,形成大數據,實行動態化管理;此外,將社區其他工作融人其中,實現了“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目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