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項宏觀政策協同發力,經濟呈現向好態勢。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4%,社會信心持續提振,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中國人民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充分滿足實體經濟有效信貸需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二是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框架,下調政策利率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帶動存貸款利率下行。三是引導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推動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用好兩項資本市場支持工具,落實好各項存續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創設新的政策工具,持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四是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好匯率對宏觀經濟、國際收支的調節功能,綜合施策,保持預期平穩,在復雜形勢下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五是加強風險防范化解。穩妥有序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持續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體系。
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效果較為明顯。金融總量平穩增長,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廣義貨幣M2同比分別增長8.4%和7.0%,人民幣貸款余額265.4萬億元。社會融資成本處于歷史低位,3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同比分別下降約50個和60個基點。信貸結構不斷優化,3月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分別增長15.1%和12.2%,繼續高于全部貸款增速。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1782元,與上年末基本持平。
當前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沖突持續存在,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穩固。也要看到,我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才資源等諸多優勢條件,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堅定發展信心,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和金融強國建設,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進一步健全貨幣政策框架。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的關系,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增強宏觀政策協調配合,擴大國內需求,穩定預期、激發活力,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
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靈活把握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持續強化利率政策的執行和監督,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引導金融機構加力支持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小微、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