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今天的年輕人看世界的角度是“平”的——
無論是在體育競技的賽場,還是在文化潮流的舞臺,抑或是科技創新的前沿,各行各業的中國青年,在世界的舞臺上,愈發自信地展示自己,從容地與世界對話。
“平視”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力量。平等尊重、不卑不亢、客觀理性、清醒獨立、自信包容……保持“平視”的年輕人,正以獨特的姿態書寫著屬于他們的時代篇章。
“7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么‘土’了……”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引起強烈共鳴,令人動容。
有人說,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那么,究竟是什么賦予了今天的年輕人“平視”世界的底氣?這種“平視”又會帶來哪些改變?
一、在“崛起的中國”里泡大,“都是見過世面的人”
這屆年輕人的世界觀形成期,恰逢中國從“追趕者”向“并跑者”“領跑者”跨越的關鍵階段。他們在新聞里了解到我國“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對接、高鐵里程突破4萬公里時,在大學實驗室參與5G技術研發時……國家實力的具象化成就,早已在潛意識中構建起“中國與世界平等對話”的認知基礎。
前段時間,搭載硬核科技的“漁業航母”“國信1號2-1”在青島交付運營
“平視”的底氣來源于科技自立的突破?!八懔磭Α保恢С蓡T平均年齡僅約28歲,“90后”占比超75%的團隊,讓DeepSeek橫空出世,極大地改變了全球AI競爭格局;字節跳動旗下TikTok的年輕運營團隊,憑借算法創新與社交模式革新,成功在全球社交平臺中占據一席之地,一舉打破歐美企業長期對國際社交網絡的主導局面……目睹甚至親身參與這樣的進步,讓年輕一代深刻理解,技術優勢不是西方的專利,中國青年同樣具備引領變革的能力。
“平視”的底氣來自經濟崛起帶來的生活方式的變遷。從1979年至2023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4.8%,居世界首位。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超95%,農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公立學校讀書;基本醫保覆蓋13.6億人,日常小病在村衛生室即可買到對癥藥品;快遞網點覆蓋98%的鄉鎮,基礎設施的普惠讓小鎮青年與都市白領共享發展紅利;在國外旅行時常看到支付寶標識,中國的移動支付領先全球……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成果,那份安安穩穩、殷實無憂的生活質感,讓年輕人自然而然地擁有了“不仰不俯”的底氣。
二、文化浸潤出從容,“我的非常好,你的也不錯”
作家楊絳曾說:“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這屆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發自肺腑地認同與熱愛。“老祖宗”世代傳承的歷史、技藝、文化、藝術等等,都是他們的“心頭好”。他們熱衷于吃傳統美食,穿國風華服,住中式家居,游歷史古建,賞唐宋詩詞……在不少年輕人眼中,最“土”的,就是最“潮”的。
傳統文化吸引年輕人。圖為茶百戲
與此同時,他們絕不故步自封,對他國文化持開放接納態度。在他們眼里,日本的漫畫、美國的電影、埃及的歷史、德國的工藝……全球各地不同的人文風情,皆閃爍著獨特的魅力,都是豐富人生閱歷的美好事物,值得了解和體驗。
他們秉持“我的非常好,你的也不錯”的心態,深知“文明沒有高低,只有姹紫嫣紅的不同”。這樣的平視,使得他們不再需要通過貶低或討好他者來確立自我,而是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全球文化對話。他們積極表達,擅長用多元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哪吒之魔童鬧海》
國風音樂團體將傳統民樂與電子音樂、說唱元素結合,通過海外社交平臺傳播,讓世界感受中國文化的現代魅力;充滿傳統文化元素的游戲《原神》,全球下載量超億次;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李子柒,在YouTube等國際平臺的粉絲超2000萬;《黑神話:悟空》自去年8月上線以來,下載量屢次刷新Steam紀錄;“80后”導演領銜打造的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鬧?!罚泻糜纸凶?,票房躋身全球影史前五……
三、互聯網“原住民”,看見更真實的世界
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中國年輕一代享受著全世界最先進的互聯網服務,“睜眼看世界”成為日常。
隨著信息壁壘的不斷消融,西方精心打造的“濾鏡”逐漸褪色。在中國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日益強大的進程中,國內社會始終保持著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民眾安居樂業,生活蒸蒸日上。然而,反觀一些西方國家,近年來卻深陷政治分裂、種族主義以及政黨斗爭等泥沼之中,動蕩不安的局勢讓其曾經的“光環”黯然失色。
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游人如織,人們盡享海濱生活
所謂“西方”或“東方”,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無數具體的人、事、文化組成的多元圖景。他們也不再相信,“西方代表先進,東方代表傳統”這樣粗暴簡單的二分法。年輕人在海量的信息中不斷思考、辨別,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且客觀的認知,以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
“世界透過我們,看見了中國青年的模樣。”如今的年輕人在討論國際傳播時,勇敢地突破西方話語體系構筑的框架。他們不再將西方的看法與評判標準奉為圭臬,而是緊緊圍繞現實發展的脈絡,切實思考“我們怎么樣”以及“中國需要什么”,而不是“西方怎么看”。他們不自卑,也不盲目自大,他們有清醒的認知:中國既有需要學習的地方,也有值得分享的經驗”。
四、拒絕“被定義”,“孰優孰劣,我自有判斷”
年輕一代告別了將中國文化作為“東方神秘主義”“他者眼中的奇觀”的敘事框架,轉而以主體身份進行平等的價值對話。
當國外品牌生硬地在時裝上疊加中式紋樣,甚至對馬面裙等進行“文化挪用”,中國的年輕設計師早已從傳統服飾里提取更多靈感,讓東方美學與現代服飾巧妙結合。他們不再用“洋氣”來評判時尚,而是用“國潮”“新中式”定義審美;他們不再迷信“外國月亮更圓”,而是理性看待“進口商品的優勢與本土產品的性價比”。
年輕人身著傳統服飾出游
消費觀念的轉變,是價值觀迭代的顯性標志。如今,“大牌”也好,“洋牌”也罷,都已無法成為左右年輕一代消費選擇的關鍵因素。他們更加務實理性,更傾向于為性價比買單,甚至還掀起了一股“反向攀比”的潮流。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可以買貴的,但不可以買貴了”,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不僅彰顯出年輕人在消費選擇上的成熟與自信,也反映出他們對市場和自身需求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在社會議題上,年輕人展現出更成熟的價值判斷。比如,在他們的價值觀里,“唯金牌論”讓位于對體育精神的多元理解——
蘇炳添在比賽中(資料圖)
他們崇尚拼搏精神,東京奧運會上,蘇炳添以9秒83刷新亞洲紀錄,雖未摘金卻贏得喝彩;他們盡情地沉浸在競技體育的刺激體驗中,跟隨賽事進程的起伏體會“速度與激情”;他們享受體育賽事帶來的社交互動樂趣,熱衷于在觀賽過程中“玩?!薄霸炀洹保汝P注“1620動作解析”,也欣賞“我的眼睛就是尺”的自信……這種轉變,本質上是對“他者評價體系”的擺脫,他們不再需要通過外界認可來證明自身價值,而是建立起獨立的價值判斷標準。
“真正的平視,不是俯視或仰視的反義詞,而是一種基于平等、尊重、理解的對話姿態?!?/p>
網球運動員鄭欽文曾自信滿滿地表示:“只有敢于平視這個世界,我們才能更真實、更完整地展現自己,激發出深藏于體內的最強實力?!?/p>
古話說,“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心中有底氣、眼中有山海,當你平視世界,世界便如你所見,如我們所見。
來源:青島宣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