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律師事務所,它專注于公益法律服務,并非為了盈利。過去15年,該律所投身法律援助和公益事業,選派骨干律師遠赴貴州、新疆、廣西、甘肅等地開展法律援助和公益事業。該律所在全國設立了兩家專門從事法律援助的公益律所,建立了完善的東中西部公益法律服務協作機制,打通了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該律所先后獲得“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杰出貢獻者”等百余項榮譽稱號,其事跡被《人民日報》、新華財經等數十家媒體報道。
這家與眾不同的律所就是山東照岳律師事務所。
劉均穿過新疆胡楊林趕赴受援群眾家中。
專業鑄魂公益暖心
甘做法援路上的一盞明燈
自2010年成立伊始,在照岳律所黨支部書記、主任劉均的帶領下,照岳律所就投身法律援助和公益事業,先后派出30余人次遠赴貴州、新疆、廣西、甘肅等地開展法律援助和公益法律服務,取得顯著成績。
在劉均的帶動下,截至2025年3月,照岳律所共7人次主動報名參加“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累計辦理法律援助案件8000余件,開展法治宣傳和公益講座810余場,受眾超過7.2萬人,為數千名群眾挽回和避免經濟損失1.5億余元。
2023年9月8日,“‘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2023年度啟動儀式暨第五屆理事會首次簽約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劉均作為2022年度“1+1”行動援助律師代表,與司法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趙昌華交接了“1+1”行動大旗,將法律援助的重任交到新的援助律師代表手中。
劉均在新疆布爾津縣走訪受援群眾。
建人才培養體系
將“輸血”變為“造血”
照岳律所構建了“教育賦能+實踐培養+資金支持”的人才培育體系,援助貴州期間培養了大量律師,協助將當地律師隊伍從一家律所5人發展到十家律所55人;邀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大法官、大檢察官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到貴州、甘肅、新疆等地交流,提升當地法治思維;培養新疆當地少數民族律師,通過法治帶動邊疆發展。
照岳律所設立“照岳獎學金”“照岳助學金”和“貧困教師幫扶基金”,常年資助752名困難學生和教師;設立“青年律師培訓崗”“布爾津縣法律人才培訓基地”,每年出資20萬元組織貴州、新疆和甘肅三地十家律所青年律師來青島交流學習,推動“無律師縣”律師培養由“輸血”變為“造血”。
點燃公正的火焰
留下照岳的印記
劉均帶領照岳律所建立城鄉法律服務體系,接聽12348熱線超6萬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8000余件,為社會矛盾化解和公平正義作出卓越貢獻。照岳律師已累計服務12萬小時,為弱勢群體搭建起司法公正橋梁,讓數萬名群眾重燃希望。
劉均在貴州龍里縣走訪受援群眾。
加入“黨建朋友圈”
成為“紅色合伙人”
2020年10月,照岳律所成為全國首批“紅色合伙人”,加入青島市市北區“黨建朋友圈”,成為全省首個與基層政府建立該機制的法律服務單位。
截至2024年底,照岳律所累計為市北區下轄的29個街道和海軍某部隊等單位及32所學校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百余場,受眾逾萬人,為市北區法治建設傾注力量。
做好“接榜”和“踐榜”
為企業注入“法治動能”
照岳律所挑選骨干律師組成“惠企法律服務團隊”,由企業“發榜”“列榜”,照岳律所“接榜”和“踐榜”,推動惠企政策落地。
截至2025年3月,照岳律所累計提供惠企法律服務2999次,為企業提供合法性審查2330次;開展“法治體檢”并出具報告55次;面對面接受企業咨詢487次;組織開展惠企政策宣講71次;走訪對接企業47次。
劉均向貴州受援群眾送上慰問金。
“雙輪驅動”模式
打造“黨建+公益”品牌
照岳律所通過“雙輪驅動”模式打造“黨建+公益”品牌,已在全國律師行業受到廣泛關注。照岳律所和劉均等律師先后榮獲“中華慈善獎”“2023年度法治人物”“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最美家庭”“‘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杰出貢獻者”“‘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優秀法律援助律師”、第一屆至第三屆“中國律師公益(社會責任)典型案例”“中國律界公益先鋒人物”“首屆法律服務創新產品案例”等百余項稱號。
歷經十五載深耕,法援夢想實現。照岳律所將持續深化東西部法治協作,以“法援橋”連接更多需要法治陽光的角落,為推進法律援助和公益事業不遺余力地貢獻“照岳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高峰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