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科技成果轉化,傳統模式是企業付費買斷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再轉化為批量化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然而,現實中一些中小微企業碰到心儀的科技成果后,因為暫時還看不清應用前景,不敢貿然出手支付一大筆技術費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和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把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簡單地說,就是允許企業在免費試用專利一段時間后,根據使用情況再決定是否付費轉化。
“先使用后付費”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怎么實現?
在陜西一家生產精密儀器零部件公司的展示車間,十幾個自主研制的全自動機器,正在對零部件進行后期打磨、拋光和檢驗。這些零部件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領域,其中最細的一個零部件只有一根頭發絲粗細。此前,一個技術難題一直困擾著企業:異形零部件的內部結構無法測量,成品檢測效率很低,成本居高不下。
2023年,這家公司在西安理工大學官網上,看到了該校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副教授陳潤霖的一項研究成果,正好可以解決這個生產難題。
2023年底,陜西省印發了《陜西省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工作指引》的通知?;凇跋仁褂煤蟾顿M”的政策支持,這家公司希望與西安理工大學開啟合作。但是陳教授這邊卻有些猶豫。
西安理工大學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副教授 陳潤霖:這個技術并不是說像買一個商品,直接買過來,放在這里就可以用上,可能他們用過以后會覺得,他們做了很多改進,有可能就成為他們的技術了。那么我前期提供的技術我就全都白費了。
打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談何容易?此時,公司所在的陜西西安西咸新區出面,引進一家國有擔保公司,給雙方的合作兜底。
陜西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亞東:引進擔保進來,在中間做擔保,企業你先免費用,用完了以后企業來決定是不是給學校付費。如果企業這邊出現了意外或者問題,導致無法給學校付費的時候,擔保公司就可以把這筆賬結清。
有了西咸新區的牽線搭橋,轉過年到2024年年初,企業就與西安理工大學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陳潤霖研發的技術先由公司使用,后支付使用費用。在陳潤霖的技術加持下,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設備實現明顯提升,研發效率提升了30%至50%。合作一年多后,陳潤霖順利收到了企業支付的第一筆專利費。
保障各方權益 如何為轉化機制裝上“安全鎖”?
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先使用后面卻不付費怎么辦?這確實是一些高校學術團隊與企業合作時的一個很大顧慮。如何為轉化機制裝上“安全鎖”,最大限度保障試點企業、高校院所的權益,來看陜西探索。
延安大學的王波波團隊,在食線蟲真菌生物防治技術上進行了十幾年的攻關。其國際首創的動物殺蟲工藝,在安全性、殺蟲效力及保存期等方面表現優異。
延安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 王波波:動物飼料添加劑,我們做成了口服的片劑、舔磚這些可濕性粉劑,殺蟲率大概能達到85%以上。
2023年7月,王波波帶著成果參加陜西省組織的多場高校成果路演。她的成果讓陜西某生物農業公司負責人米哲眼前一亮,因為這項技術正是他們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陜西恒田生物農業有限公司生物項目負責人 米哲:完全可以產業化。但是可能前期對很多企業來說,如果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的話,這一塊的技術轉化就受阻擋了。
在“先使用后付費”的模式下,該公司與王波波團隊簽約合作,以“零門檻費+階段性支付+收入提成”的方式約定許可費。不過,在正式簽約前,王波波還是不放心,通過網上查詢、實地考察對這家公司有了深入了解,再加上陜西省科學技術廳的牽線,才最終決定合作。從2023年開始,雙方合作推出試驗產品,目前,團隊擁有兩條生產線,滿產狀態下年產量高達300萬噸。
而在陜西首批“先使用后付費”的示范項目中,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林敏也坦言,團隊在與企業合作時也曾有顧慮。在巨大而快速增長的細胞治療市場中,他們團隊通過物理方法調控細胞功能的顛覆性創新,估值不菲。當西安某生物科技公司尋求合作時,團隊里的科研人員犯了難。
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 林敏:效益到后面怎么兌現的問題,這是第一。第二,人家掙了多少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只能說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對方,了解它這兩年在這個領域里面的經營狀況。
林敏認為,當前,“先使用后付費”模式還在先行先試階段,高校與企業在政府搭建的平臺上“結對”,互信基礎較好。隨著這項改革的進一步成功實踐,“先使用后付費”機制將越來越成熟完善。
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 林敏:所有的協議后面必須要有某種監督、某種約束,我想這個可能讓“先使用后付費”協議模式更大面積地推廣。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