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舉辦的第三屆公路養護工程創新大賽表彰儀式在江西南昌召開。在第三屆“公路養護工程創新案例”評選活動中,青島市公路中心組織申報的全瀝青耐久路面示范路—S215黃大路大夼至寶山段大中修工程、G20西流高架橋維修加固工程2個項目榮獲一等獎。
多年來,市公路中心在市交通運輸局的領導下,加快推進“四新”技術(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成果轉化,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范為引領,依托S215黃大路大夼至寶山段大中修工程,開展國省干線公路路面高韌長壽命改造提升關鍵技術研究。在充分利用舊路基層和底基層殘余壽命的基礎上,創新路面結構組合形式并設置特殊功能層來進行提升路面整體韌性,減薄路面結構厚度,降低工程造價,實現延長路面使用壽命、降低全壽命周期費用和資源消耗的目標。該研究在普通國省道養護項目上應用屬全國首次,應用后路面預期服役壽命比傳統路面延長一倍,全壽命周期內建設投資預計節省40%,在綠色節能和增加社會經濟效益方面具有巨大優勢。該課題研究已列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劃項目,并作為“普通國省道智能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試點”內容被列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第一批試點任務,其示范路段上的S215黃大路長期性能觀測點入選山東省第一批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科學觀測點。
G20西流高架橋是山東省最具特色的高速公路開放段高架橋,建成于1995年,由于長期滿載服役,橋梁出現不同程度病害,2020年該橋經檢測被評為四類危橋,需加固維修。市公路中心針對橋梁病害情況復雜、施工難度高、社會輿論壓力大的特點,組織多次方案論證,最終確定采用體外預應力、預支撐、碳纖維板、高強鋼絲布等多種綜合維修加固方式,并采用了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EPC)和施工期伴隨監測方式,成立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建管理優勢,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設計和施工控制,提高工程質量,實現該橋“逆生長”為二類橋梁,有效保障了橋梁運營安全,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全國干線公路危舊橋梁改造工程典型案例。在G20西流高架橋維修加固工程的實踐基礎上,市公路中心開展了城市橋梁設施綜合提升改造技術研究,通過對城市高架橋普遍存在的“病患”,進行工程性的“望聞問切”,探討橋梁合理的加固技術,同時在加固過程中及加固后開展監測、動態評估研究,建立一種經濟直觀的橋梁加固過程控制及加固后評估方法,形成針對城市高架橋梁的綜合加固防護體系。該課題已列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劃項目,對保護城市橋梁資產,延長使用壽命,提高運營效益,保障運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
另外,在此次“公路養護工程創新案例”評選活動中,市公路中心參與的高等級瀝青鋪裝病害高效識別及微創修復項目和“雙碳”目標下公路綠色養護成套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分別獲得特等獎、一等獎。
近年來,市公路中心以公路品質提升為主線,以公路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公路數智化轉型為契機,依托養護大中修項目持續推進“四新”技術研究,陸續開展并應用了長壽命路面、護欄改造提升、裂縫處治、礦渣轉化綠色建材等10余項“四新”技術,獲得國家專利4項,承擔省級試點6項,發布地方團體標準2項、立項通過3項,構建起“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廣一批”的公路工程科技創新項目梯次推進體系。下一步,市公路中心將聚焦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加快培育公路建養關鍵領域新質生產力,堅持科技賦能、創新驅動、綠色引領,持續推進“四新”技術研究應用推廣,更好地服務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青島先行區,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通訊員 翟公寧 崔顯龍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