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人生導師杰克?坎菲爾德在《吸引力法則》中說,你是誰,就會吸引誰。你關注什么,就會將什么吸引進你的生活。
人生如此,城市亦如此。
隨著山東16市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均得到批復,山東收獲了兩大“中心城市”,其中青島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
塔尖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總是巨大的。2024年以來,青島市引進集聚各類人才24.48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0.95%;引進集聚首次來青青年人才17.05萬人,創歷年新高。全市招收博士后923人,累計集聚博士后8578人,博士后引育規模位居全省首位。3名外國專家獲2024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數量居副省級城市首位;全市持有效工作許可外國人超過5000人,其中高端人才超過1200人,占全省60%。
在青島,287萬名海內外人才追逐著未來和夢想,95名“兩院”院士、1300余名國家級以上重點人才探索著星辰與大海。青島在城市能級躍遷的突圍中,不斷拓展高層次人才朋友圈,持續塑強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與全球人才“青青相惜”,共同描繪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新畫卷。
第二十四屆“藍洽會”重點產業海外高層次人才產學研項目洽談會。
青島究竟如何打造全球人才引力場,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
名片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鼻鄭u給人才的第一印象,無疑是對活力海洋之都的心馳神往。
實際上,青島的亮麗名片有很多:帆船之都、音樂之島、影視之城、啤酒之城……青島的多元化魅力猶如強力磁石吸引著海內外人才。
“我在青島 分享美好”短視頻創作大賽一等獎得主、塔吉克斯坦留學生吳芃如此描繪他《眼中的青島》:“我常常到海邊散步,有時會收到陌生人的邀請,邂逅一場酣暢淋漓的沙灘足球賽,每一次旅行總會有意外的收獲。在這里,我見證了大國之美,山水秀麗,如詩如畫,安定和諧?!?/p>
青島自貿片區國際人才社區志愿者、孟加拉國留學生埃蒙認為:“青島有非常優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城市經常組織各種活動,搭建國際人才間溝通交流的平臺,我非常愿意留在這里學習,未來希望留在青島就業或深造?!?/p>
“我在青島 分享美好”短視頻創作大賽頒獎。
在2024年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面向臺下450余家參會的跨國公司嘉賓,青島市用開放之城、產業之城、創新之城、海洋之城、品質之城,向世界遞出了青島的城市名片。
青島憑借開放活力和產業優勢,吸引到了眾多英才。拿優勢產業海洋裝備來說,青島深入實施海洋人才集聚行動和現代海洋英才激勵辦法,聘請10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院士擔任海洋薦才專家,著力提升海洋人才層次和規模。目前青島海洋經濟活動從業人員總量約103萬人,海洋人才近40萬人,占全市人才總量的15%左右。
2023年,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段繼周前往東京工業大學丹治保典實驗室,開展環境微生物腐蝕方面的學習研究工作?;氐絿鴥?,段繼周申請了一項關于海水環境厭氧細菌影響的鋼鐵腐蝕行為研究的青年基金,經研究發現,海水腐蝕不僅僅是簡單的鹽水腐蝕,腐蝕微生物在海水金屬腐蝕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此基礎上,他帶領團隊分離篩選出多種微生物,建立了海洋腐蝕微生物菌種庫。
入職青島外貿企業的英國愛丁堡大學碩士孫子涵這么說:“青島的外貿產業實力強、韌性足,就業前景好,加上青島優越的自然環境和時尚開放的城市品格,留學歸來后,我決定就是青島了?!?/p>
留美深造、來青創業的青島糖智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學峰認為:“對于企業而言,青島的發展環境有著明顯的優勢和吸引力,青島還擁有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化學、生物學等行業所需基礎人才資源充足,同時,在企業急需的研發用儀器設備方面,藍谷擁有全市首個海洋儀器共享平臺,全域400余臺套、價值超5億元的涉海設備實現‘一站式’開放共享?!?/p>
“智引全球”藍色招聘會。
領英發布的《2024中國留學生回國求職洞察報告》顯示,高科技/互聯網行業、金融與保險業,以及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制造行業成為了留學生回國就業的三大主要領域,這與他們在留學期間所熱衷的專業領域密切相關,同時展示了新興產業對高素質人才的巨大吸引力和迫切需求。
前不久,2024“海聚山東 博聚齊魯”留學人才專場招聘活動青島站發布海外優青、研究員、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員、教學科研、專任教師、臨床科研、全球銷售工程師等發展空間大、待遇優渥的需求崗位270個,人才需求量達3460余人,涵蓋物化生等基礎學科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能源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現場共收到博士、碩士簡歷2575份,占攬收簡歷總數的90%以上,達成初步就業意向665人(次)。
“海聚山東 博聚齊魯”留學人才招聘活動青島站。
作為全國26個萬億GDP城市之一,青島憑借產業能力、創新能力、城市魅力、生態活力等綜合實力,在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打頭陣、當先鋒”,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積極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推動城市能級再提升,每一位海內外有志者在這座城市都能找到人生機遇。
價值
塔尖城市對塔尖人才來說,意味著成功和機遇,昭示著未來與夢想。
在青島,有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全球首座全潛式深海智能網箱、全國最大作業水深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世界首座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碼頭、世界最長同城跨海大橋、中國最長海底公路隧道、世界最大家電生產基地、全國自動化碼頭、世界最大家電生產基地;在青島,能感受中國高鐵領跑世界的最快速度,能解碼中國“藍色藥庫”的生命謎題,“青島制造”正變得更智能、更藝術、更有個性……
心懷夢想、創造價值的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和制勝秘訣。海內外人才智慧為青島塑造出堅實的產業內核。
要興城,先興人。
2024年,青島市深入開展“人才強青”計劃,持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做優人才發展生態。實施“未來之星”人才工程,統籌推進頂尖人才領航、重點人才遠航、“新銳”人才啟航等計劃;實施海外人才歸航計劃,引進一批急需緊缺海外人才,發揮僑聯、歐美同學會、海外商協會等各方作用,拓寬海外人才對接聯絡渠道;實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動,統籌推進博士后聚青、留學人才創新創業等支持計劃;實施產業人才培養項目,出臺加強卓越工程師隊伍建設意見,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支持企業與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合作,定向培養技能人才。
“金融賦夢 共繪未來”金融合作對接活動。
青島市提升人才金融生態,運行“人才金”2.0版,新投入5000萬元人才賦能基金,40%以上基金支持天使類人才項目發展,延展人才貸、人才板等金融鏈條,統籌創投風投資源,強化對創業人才的金融支持。健全數字賦能體系,統籌市、區(市)兩級人才數字化平臺,建成啟用青島市人才數智賦能系統,打造1個綜合門戶、5大功能板塊、1個人才數據底倉,打造人才領域“數智大腦”。
為給留學歸國在青創業人才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金融支持,青島市成功舉辦了“金融賦夢 共繪未來”金融合作對接活動,促成12家留學人員企業獲得共計1.1億元的創業貸款金融支持。
為推動海歸人才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助力青島市重點產業轉型升級,青島市人社局圍繞全市重點領域人才引進及科研項目合作需求,舉辦2024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周暨第二十四屆“藍洽會”,邀請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8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攜項目、技術來青對接洽談,搭建重點產業海外高層次人才產學研項目洽談對接平臺,盤點、檢驗著青島一年來收獲的國內國際領先人才科技項目,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青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蓄著強勁動能:法國巴黎第十二大學博士江波與青島(市北)博士創業園簽約;美國紐約大學博士張翔與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約;英國劍橋大學博士鄒旭東與青島芯機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黃獻文與青島藍海創投管理控股合伙企業簽約;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博士孫秋子與平度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中心簽約……
2024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項目簽約。
不僅如此,2024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全球近30個國家(地區)廣泛征集留學人員創新創業項目225個,涉及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100余所高校,以賽為媒奮楫追“新”,將國家戰略、青島發展所需與海歸人才所學、平臺資源所有結合起來,匯聚和落地眾多全國獨創、全球領先、解決“卡脖子”的突破性技術,目前已有12個參賽項目擬落地青島,激活了以數字化賦能的新質生產力“海歸力量”。
城興人,人興業。
自2001年以來,“藍洽會”已累計發布海外人才崗位需求超2.5萬個,吸引1.4萬余名海外高層次人才由此“登陸尋夢”,58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借助這一平臺“靠岸生花”。
越來越多歸國學子在青島攀向了創新創業的高峰,實現人生價值——曾就讀于日本國立佐賀大學經濟系的李軍,帶領青島豐光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精密機械加工件和壓鑄件;畢業于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管理學碩士李妍希,成為穩扎酒業領域的女企業家;在新西蘭和英國留學多年的戴一鳴,歸國后在青島一家上市公司擔任要職,近年來,戴一鳴團隊“走出去”步伐加快,短短幾年時間里,已從單一的電力設備供應商,發展為業務更多元的綜合性公司,并逐步形成以青島為中心,輻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津巴布韋、南非等多個國家的發展格局……
尊重
“每個人都能找到人生坐標、每份激情都能得到回響。”近日青島推出的一部《唯才唯青島》宣傳片向全球人才發出誠摯的邀請,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青島對人才的渴求與尊重,也反映了城市對人才的真誠與推崇。
這種渴求與尊重已經落實在日常工作中。
——2024年,青島組織“青聚英才·海外學子青島行”活動,邀請20所世界知名高校的20余名海外留學生探訪山東省唯一“雙國字號”產業園、青島新媒體頭部企業、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技術融合創新展示中心、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啟動區、青島啤酒博物館,更加直觀地感受青島海洋經濟發展的澎湃動力和文化產業的獨特魅力;
“青聚英才·海外學子青島行”活動。
——2024年,青島市組織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技大學的32名來華留學生花式“鬧元宵”共慶中國年,邀請62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來華留學生漫步上街里、打卡中山路,邂逅美好青島;邀請來自日本、韓國、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摩洛哥等國家20余名來華留學生聆聽中西融合經典曲目,歡聚青島迎中秋佳節,徜徉在中外文化交融的海洋中。
“音為有你·才聚佳節”來華留學生歡聚青島迎佳節。
——2024年,青島市組織在青島學習、工作、生活的外籍人才和來華留學生開展“我在青島 分享美好”短視頻創作大賽,用鏡頭記錄自己在青島的美好故事,來自21個國家(地區)的參賽選手踴躍報名,視頻瀏覽量超4.7萬人次。經專家評審打分和網絡人氣投票,共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以及“最佳組織獎”5個。
這種真誠與推崇已經落地在品牌服務和專項行動中。
青島市優化人才政策服務,開展全市人才政策復盤梳理,建立市場化人才服務清單發布機制,發布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清單、留學人員服務清單、青年人才服務清單、高層次人才服務清單等人才指南,涉及住房、就業、創業、落戶、社保、職稱、補貼等方方面面;探索推行“人才管家”服務,配備服務專員、設置服務專窗、發放人才綠卡等,為海內外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不斷提升政策和服務效能,全市持有人才綠卡的高層次人才已達2069人,年均為高層次人才辦理各類服務事項6500余次;塑優“唯才唯青島”品牌,加大海內外人才政策推介、人才招引力度,舉辦青島市人才發展生態大會、國際人才周、藍洽會等活動,友好邀請更多英才成為“青島人”。
在青外國留學生花式“鬧元宵”共慶中國年。
2024年全市建籌1.5萬套(間)保租房,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6000套,推出“青年優驛”“青年優徠”“青年優購”項目,打造青年人才社區,構建從“一張床”到“一間房”再到“一個家”的住房保障體系,以“房”引“流”、以“房”促“留”。青島市出臺新一輪青年人才住房補貼、安家費政策,2024年已有4.78萬名青年人才享受補貼6.44億元。
在青島,一個覆蓋入境、工作、創業、居住、生活的國際人才“全鏈幫”服務體系,正如一輛嶄新的高鐵,加速運行在人才優質、高效、規范服務的軌道上。
創辦青島浦森環??萍加邢薰镜牧魧W人員申星海說:“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是推動城市高速發展的基石。青島市留學人員服務清單為企業人才引進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有助于留學人員快速了解青島市各項人才政策及人才服務事項,是值得點贊推廣的政策服務!”
“作為留學生,我充分感受到了市南區對于留學人才在政策扶持、人文關懷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務,營造了留學人才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在市南區工作的邴曉彤說,青島的留學人員服務讓她有了更多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德國海德堡大學海歸博士何峰在城陽區創辦了唯可(青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表示:“在創業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青島提供的熱情幫助和獲得的專屬政策支持,對我們的創業成功至關重要,最終項目順利落地,促進了我們產品的快速產業轉化。”
62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來華留學生打卡市南區。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青島堅持以一流人才生態集聚更多一流人才,為人才盡展才華營造良好環境。青島連續13次上榜“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獲評最佳引才城市、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躋身國內人才第一方陣,成為海內外人才逐夢之城。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唯才是舉的青島正以奮發有為的姿態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建好創新人才服務平臺,細化落實保障措施,優化創新人才培育與評價體系,讓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真正愿意來、留得下、能干事,不斷奏響人才發展與城市進步的交響,共同繪就人才與城市交相輝映、共同繁榮的未來,讓群雁競飛山海之巔!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