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島市扎實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并制定了2025年規劃,旨在推動城市建設煥新提質、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發布多項政策 助力樓市止跌回穩
據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今年的三民活動中發布的信息顯示:2024年,青島市持續鞏固房地產和建筑業這兩大經濟支柱。前三季度,這兩大行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2.8%,稅收占17.7%,為全市經濟平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其中,青島市連續五批次出臺按區(市)“認房不認貸”、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加大多子女家庭購房支持等38條政策措施,開展移動售樓處、移動房交會、“五進”群團購、四季房交會等活動,推行房票安置、以舊換新,發放購房家電消費券、青年人才購房券,打造“住福青島”宣傳品牌,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進一步鞏固。全力抓好保交樓、保交房,推動延期交付風險有序出清。前10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033萬平方米,居全省第一。
在建筑業發展方面,青島市通過“一企一策”做強龍頭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助力1家企業晉升特級資質,56家企業晉升一級資質,69家企業入選全省建筑業全鏈條龍頭骨干企業。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建筑業產值2655.1億元、增速6.6%。
此外,青島市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建筑單體代碼數字化應用等2項做法獲住建部推廣。通過建筑業保證保險試點盤活資金6億元,落實建筑業獎補資金7990萬元。創新開展消防驗收前置服務,推動“先申后驗”轉變為“先檢后申”,審批效率提升30%以上。
城市更新 獲批全國首批示范城市
2024年,青島市扎實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五項任務,成功獲評全國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是15個入選城市中惟一的計劃單列市,并獲得中央財政8億元資金支持。
青島市住建局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青島市舊城舊村改造年內完成433個老舊小區、10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改造,惠及居民13.26萬戶,改造面積和戶數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實施市南區新安路等25個老舊街區改造示范項目,加快補齊一老一幼等設施短板,打造“喚醒全齡友好空間”改造品牌。穩步推進138個城中村改造,27個村、2.5萬套已封頂,11個村、9000套安置房基本完工,21個村回遷分房、1.5萬戶居民喜遷新居。
市政設施建設方面,重慶高架路、遼陽快速路完工,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剩余匝道、山東路-鞍山路立交、唐山路—黑龍江路地道等重要節點提前通車,膠州灣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建設有力推進,長沙路打通等重點項目啟動建設,28條未貫通道路實現通車,萊陽路海底世界地道、東海東路極地海洋公園地道等4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建成投用,市民出行更加通暢。新建城市供熱、燃氣管線472公里、綜合管廊10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熱面積508萬平方米、海綿城市達標面積15平方公里。
停車設施建設方面,年內新增泊位2.4萬個、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其中在老城區、老小區、學校醫院及重點景區周邊新增泊位9300個。推動193處商場、酒店、寫字樓和94個住宅小區停車場錯時共享,盤活泊位3.1萬個,有效緩解停車難題。
兩河流域綜合治理統籌推進李村河、張村河11.5公里河道治理,完成生態修復116萬平方米,串聯河畔綠道20公里,4座跨河市政橋梁建成通車,李村河下游、張村河中游對市民開放,綠色生態長廊蝶變煥新。
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協同推進市南區河南路片區等18個項目、6萬平方米保護性建筑修繕。1個歷史文化街區、3項制度入選住建部首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
推動租購并舉 增進民生福祉
2024年,青島市還加快建立了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解決新市民、青年人及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在全省率先開工京口路、開封路兩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高效辦成公租房申請“一件事”獲評全國政務服務典型案例。建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60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1.5萬套(間),發放公租房補貼1.3萬戶、8741萬元,完成公租房實物配租1820套。
此外,青島市還在全國率先編制實施“好房子”建設技術導則,成立“好房子”產業聯盟,優質地塊商品住宅項目按照高品質住宅標準開發建設,培樹高品質住宅項目省、市級試點17個,持續加大優質住房供應。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位2.4萬個,推動433個小區、200公里道路空中纜線入地,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462部,居全省第一。
在推進美麗村鎮建設方面,青島市深入開展小城鎮創新提升行動,加快培育“6+8”省、市兩級試點鎮。在全省率先出臺自建房安全管理辦法,完成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531戶、12607棟隱患自建房整治銷號。完成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19.13萬戶,連續2年在全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績效評價中獲得A等次。
深化改革創新 推廣青島經驗
據青島市住建局方面介紹,2024年青島市深化拓展全國綠色城市建設、智能建造等國家級試點成效,推動綠色發展、數智轉型和創優質量安全監管。青島市連續4年列入全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全國智能建造、城市體檢、城建檔案現場會在青島市召開,并推廣“青島經驗”。
此外,2024年青島市發布實施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建成綠色建筑1543萬平方米,開工裝配式建筑532萬平方米,實施既有住宅節能保暖改造562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246萬平方米,完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2611萬噸,建設領域揚塵防治提質提標,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
青島市還打造了全國首個基于CIM的智能建造創新協同平臺,應用首臺套“天蟬”住宅施工機器人系統,培育智能建造項目試點51個、建筑產業互聯網17家、智能工廠10家,數字家庭試點相關工作入選住建部首批數字家庭建設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做法清單。
“全覆蓋末梢”管理 保障安全生產
在安全生產方面,2024年青島市推動健全部門、企業、項目、班組、工人齊抓共管的建設工地“全覆蓋末梢”管理體系,全面推行班組建設管理模式,先后推動1500余個建設工地規范提升。在生產中,深化先驗后收保維修“青島住宅+”工作模式,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扎實推進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等專項整治,從而保證了全市住建領域質量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展望2025 城市建設持續更有力
展望2025年,青島市將圍繞26個重點項目、44個創優目標和76項重點任務,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積極推動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記者從青島市住建局了解到,2025年,青島市還將繼續縱深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深入實施行業改革創新,努力在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趙彭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