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拓展動手場景、打通場館資源……新學期科學課有了新變化

      今年秋季開學,不少地方的科學課做出了新調整,不僅在課程上緊跟新技術、新應用的科學前沿,教學設計上也更注重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提升,努力讓科學課上得更加“科學”。

      多地增加科學實踐活動 拓展動手操作場景

      河南省鄭州市今年獲評“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試驗區”。新學期,在鄭州市中原區建設路小學的課后延時服務中,學生們動手操作水油分離的實驗——在杯子里倒入水、油、泡騰片,就能模擬一場火山爆發的場景。

      鄭州市中原區建設路小學學生 馮佳琦:因為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所以油會在水的上方,它們中間就像有一條分界線一樣分開。

      不僅將有意思的科學實踐,引入課后延時服務,這個學期,學校還增加了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科學課的課時。

      在鼓勵基礎教育階段靈活開展科學實踐的同時,鄭州市今年還啟動“校內科學教育提質計劃”,提高中小學??茖W教學的專業度。這是鄭州市第84中學的一堂科學飛行課,為了上好這堂課,學校不只是對傳統航模課程做升級,還聯合河南省科技館、鄭州航空管理學院等專業場館院校,將飛機的動感模擬操作機艙搬進了教室。

      新學期,福建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的高中生們走進高校實驗室動手實操,感受科學的魅力。

      今年9月起,福建省教育廳將梳理出的省直機關具備科學教育價值的各類場所資源,定期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并專門建立資源清單,向社會公開發布。

      打通場館科技資源 為學??茖W教育賦能

      去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頒布《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要全面動員相關單位,服務科學實踐教育。《意見》發布一年來,各地如何打通場館的科技資源,為中小學校的科學教育賦能呢?來看記者的調研。

      新學期,福建省教育廳聯合全省24個部門簽發福建“百館千所”免費開放的具體執行文件,下發到省內每一所中小學。記者了解到,其中專門增加了館校合作課程設計環節,目的就是改變過往“走馬觀花”的參觀模式。

      福建省教育廳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處處長 修德茂:有老師跟我們反映,年年去一個地方,年年參觀一個地方,學生都看膩了,老師也不知道講什么,科學教育目的就達不到了。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一段時間以來,中小學科學教育主要依賴于學校自己的科學課堂和校內的實驗室。前往科研院所、科技館,往往就是參觀味道大于學習實質的校外活動。新學期,福建省300多個高校實驗室和科技場館開始為中小學生提供“定制課堂”,和學校老師一起,共同設計校外科學課的全流程。

      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蔡明剛:不僅僅是動手,科學難免也會出錯誤,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可以感受到一個真實的科學實踐過程。對于老師來說,我們希望把大學教授和中學老師之間這種聯系,能夠做得更加直接。

      福建省此次面向中小學生開放的科研場所涵蓋前沿科學、農業、環境等多個類型。這是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和當地一所區縣九年一貫制學校合作開發的科學教育課,農科院工作人員化身為學校的常駐科學教師,定期給孩子們上課。

      在大別山革命老區河南省固始縣,當地也打通了教體局、科技館和科協的科普資源,為全縣城區所有小學的學生定制科學實踐課。新學期,固始縣科技館還通過與臨近的安徽合肥高校合作,為縣城科學教師開展培訓,重點提升科學教師的動手能力。

      這個由4個12L標準的廢棄純凈水瓶打造的巨型水火箭,就是由固始縣鄉鎮科學教師打造的,它可以在空中飛行超過40秒,并實現了空中自動打開降落傘回收的功能。

      鄉鎮科學教師 為學生“焊”出實驗室

      補齊鄉村科學教育短板,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讓我們走進浙江寧波的一所鄉鎮中學,看看鄉村的科學教育如何讓山里的孩子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

      寧波市寧海縣深甽鎮初級中學的姜春杰老師,是全國自制教具能手,鎮里有名的“寶藏科學老師”。

      浙江省寧??h深甽鎮初級中學科學教師 姜春杰:最早制作教具是因為我們的實驗設備滿足不了教學的需求。比如說聲音的特性演示器,之前像超聲波與次聲波我們只能告知學生,我盡量把那些不能做的實驗,用現代技術把它的教具做出來。

      相機成像原理演示器、聲音特性演示器、氫氣爆炸極限測試裝置……二十多年來,姜春杰通過自研、自制的教具,給鄉鎮孩子們打造了一個令很多城里孩子都羨慕不已的科學課堂。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姜春杰又有了新目標,他要動手打造一臺孩子們都能用得起的編程設備。2022年,姜春杰通過自學研究,將BASIC語言的編寫、編譯和運行集成到一個價格不到100元的,融合了初中科學課程的計算機編程裝置,同步還配套開發了16個活動項目。

      不用主機和屏幕,學生們只要插上鍵盤,就能在巴掌大的編程設備上實現程序的編寫、編譯和運行。偏遠的鄉鎮中學迎來計算機編程教育,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新奇有趣的科技體驗,更在他們心中種下科學的夢想。

      通過一項項科學實驗,姜春杰帶著孩子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而學生們的興趣和反饋也成了姜春杰最大的動力。

      多年來,姜春杰一半的工資都花在了教具的制作上,他把自家的雜物間改造成了一個小型實驗室,一有時間,就泡在這里,他想讓更多的孩子用上自己做的設備。

      讓科學教育面向未來 拔節生長

      新學期科學課的改革,讓孩子們用手玩起科學、用心感受科學;科技場館和學校之間的融合,讓科學課不再是“走馬觀花”。一系列的舉措,讓科學知識變得更加鮮活、更接近生活。學科學、愛科學的萌芽,就在這一點一滴的變化中在孩子們心中扎根,向著未來、拔節生長。(總臺央視記者 潘虹旭 馬力)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