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設技術要求》(以下簡稱《智慧工地技術要求》)團體標準做情況介紹。
《智慧工地技術要求》由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牽頭主編,于2024年5月16日獲得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的正式批準,并將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國內首項針對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設的團體標準,它的發布不僅填補了該領域的標準空白,更為全國范圍內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參考和借鑒。
編制背景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的深入實施,智慧化已成為交通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設行業深度融合,催生了智慧化工地這一新形態?!督煌◤妵ㄔO綱要》指出,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構建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到,加快推進交通新基建,推動新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融合發展,賦能傳統交通基礎設施,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交通運輸部《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研究推進方案》明確指出,要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設計、施工等領域的研發應用,推動建立質量安全數據采集及分析平臺,不斷提升行業質量管理水平。
當前,智慧化、信息化工地建設已成為推動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戰略要求。然而,在此之前,交通工程智慧化建設領域尚無統一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各建設項目在智慧化建設方面普遍存在數字化平臺搭建標準不統一、思路不清晰的問題,先進信息技術與交通工程建設的融合深度、廣度仍顯不足,可規?;瘡椭仆茝V的模式和標準尚未形成,致使數字化轉型缺乏強效合力。因此,制定一部科學、系統、全面的智慧工地建設技術要求標準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為填補該領域標準的空白,解決制約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設發展難題,市交通運輸局立足導向需求,認真總結近年來試點經驗,聯合行業內重點企事業單位,精心制定了這一標準?!吨腔酃さ丶夹g要求》的發布實施有利于推動信息技術與交通工程建設行業的深度融合,實現工地管理的精細化、智能化和安全化,進一步提升工程建設的效率和質量。
編制情況
《智慧工地技術要求》這一團體標準的編制工作,匯聚了局建設中心、青島港建設管理中心有限公司、青島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等共計12家單位的智慧與力量。在編制歷程中,市交通運輸局始終秉持科學嚴謹、開放包容的態度,不僅深入挖掘國內智慧工地建設的寶貴經驗,還廣泛借鑒國際先進技術成果,力求標準內容既符合國情,又具備國際視野。為此,市交通運輸局精心組建了一支由頂尖行業專家、資深學者及一線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編制團隊,他們深入施工一線,開展了12次全面細致的調研,確保標準的每一項條款都能精準對接實際需求,有效解決行業痛點。
為進一步提升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市交通運輸局積極搭建溝通橋梁,廣泛征詢了40條行業內相關單位及專家的寶貴意見,歷經8輪深入討論與精心修改,有效保證了標準內容的先進性、實用性、規范性。2023年5月,隨著《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2023年第一批協會標準制訂、修訂計劃》(建標協字〔2023〕10號)的正式印發,《智慧工地技術要求》被正式納入協會標準制定計劃,該團體標準的編制工作進入了全新的快車道。同年6月,協會分支機構標準數字化委員會高效組織召開了編制組成立暨首次工作會議,各方就標準名稱、編制框架、具體任務分工及詳細進度計劃等關鍵事項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與確認,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歷經數月的緊張籌備與不懈努力,2023年12月8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組織召開標準技術審查會,《智慧工地技術要求》成功通過了業內專家的嚴格評審,該團體標準不僅在技術層面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更在實用性和前瞻性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標準主要內容
《智慧工地技術要求》團體標準制定過程借鑒吸收了國道204大沽河橋梁工程、青島港前灣港區泛亞碼頭工程等一批示范性智慧工地試點的寶貴經驗,旨在推動交通工程智慧化建設邁向新高度。本標準全面覆蓋了高速公路、國省道、橋梁、隧道、港口碼頭等各類交通工程,為智慧工地的規劃、設計、實施及運維提供了全面、系統的技術指南。本標準共分為九個章節,包括應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縮略語、一般要求、系統架構、應用要求和信息安全等,構成了智慧工地建設的技術框架與規范體系。
其中,應用要求作為核心章節,詳細闡述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在人員管理、設備管理、物料管理、場站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項目管理、綠色施工管理、電子文件管理以及數字仿真與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具體功能與實施路徑。具體而言,在人員管理中,以青島港前灣港區泛亞碼頭工程為例,通過人臉識別、智能穿戴設備等手段,實現工地人員的實名制管理、健康監測及行為分析,提升工地安全管理水平。在設備管理上,借鑒國道204大沽河橋梁工程的成功經驗,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施工機械的智能化調度與管理;物料管理方面,則通過射頻識別、二維碼等技術進行全生命周期追蹤;場站管理結合無人機巡檢與高清視頻監控,優化了場站布局與作業流程。質量管理上,系統利用大數據與AI算法實時分析預警,提前解決潛在質量問題;安全管理通過智能監控與AI識別技術,自動監測并報警安全隱患;項目管理采用數字化工具,提升效率與決策水平;綠色施工管理借助環境監測與能耗管理系統,推動綠色施工實踐;電子文件管理則利用云存儲與電子簽名技術,實現無紙化操作,提高效率與安全性。最后,數字仿真與信息管理系統精準模擬施工方案,挖掘施工數據,為工程決策與后續養護運營提供強大支持。
預期成效
填補行業空白,引領智慧發展。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設方面目前尚無國家和行業標準,《智慧工地技術要求》團體標準是國內首部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設技術標準,將有效填補行業空白,在全國、全省處于領先水平。標準的發布,將有效推動新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融合發展,賦能傳統交通基礎設施,實現施工現場人、機、料、法、環等資源的集中管理,提升管理效能,提高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水平,節約工程建設成本,同時為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和建設數字交通、數字青島提供有力支撐。
突破發展瓶頸,指導智慧建設?!爸腔酃さ亍苯ㄔO在房建及市政工程中已有一定范圍的應用,但在交通工程領域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軟硬件及相關標準配套尚不完善,推進實施難度較大。特別是還存在數字化平臺搭建標準不統一、思路不清晰等問題。《智慧工地技術要求》明確了智慧平臺建設的系統架構,詳細規定了人員、設備、物料、場站、質量、安全等子系統應具備的功能及相關應用要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其中,質量管理子系統中對于沉降監測、錨固監測、預應力張拉監測、路面智能化施工等具有交通工程獨有特色的指標進行細化,充分體現了本行業智慧化建設的發展方向。該標準的發布,是對青島交通工程智慧化成果的肯定,也為全國范圍內的交通工程智慧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
改變傳統建造,助力轉型升級。標準的發布,不僅能夠打破傳統建設模式的束縛,還能在多個方面帶來顯著成效。提升工程質量與效率,通過智慧工地的建設,施工過程中的各項關鍵要素將得到實時、全面、智能的監控和管理。這不僅可以有效減少人為錯誤和疏漏,還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施工效率,據初步估算,智慧工地的建設將使工程施工效率提高約30%。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智慧工地建設將引入智能監測和預警系統,及時發現并處理安全隱患,這將有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據統計,智慧工地的建設將使安全事故發生率降低約50%。促進節能減排與綠色發展,智慧工地建設將推動綠色施工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實踐。通過精準控制施工過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可以顯著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據預測,智慧工地的建設將使施工過程中的能耗降低約20%,污染物排放減少約30%。推動標準化與規范化建設,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將推動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進程。這將有助于形成統一的技術要求和建設規范,提高整個行業的建設水平和管理效率。未來,隨著該標準的廣泛應用,市交通運輸局預計將實現全市范圍內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設的標準化率大幅提升至80%以上,為交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增強企業競爭力與創新能力,標準的出臺還將激勵交通工程建設企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模式,推動企業在智慧工地建設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實踐。通過智慧工地建設,企業可以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益,從而顯著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有超過90%的重點交通工程建設企業參與到智慧工地建設中來,推動企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標準的實施還將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智慧工地建設涉及多個領域和行業,包括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建筑材料、機械設備、軟件服務等傳統產業。通過標準的引導和規范,可以推動這些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形成更加完善的智慧工地建設產業鏈和生態圈。這將有助于提升整個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隨著該標準的深入實施,我國交通工程建設行業將實現更加高效、智能、綠色的發展,為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提供有力支撐。青島作為智慧工地建設的先行者和引領者,將繼續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推動全國交通行業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