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與展示收益率出現“倒掛”現象,實際收益率遠低于展示收益率。數據顯示,部分產品近3個月收益率展示為3%,但實際最近一個月收益率僅1%。這種結果讓不少投資者憂心忡忡。是繼續持有?還是贖回?這讓不少投資者陷入兩難。
“沒想到低風險等級的銀行理財收益率竟也出現了負增長?!?近期,市民張先生“吐槽”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回撤,明明是R2級的固收類理財,沒想到也會浮虧。
市民戚女士買的開放式固收類產品共五萬元,近期也出現虧損?!案杏X每天都在跌,一周時間持倉盈虧已經是負幾十塊?!逼菖勘硎荆惋L險理財收益是負數的情況還是頭一回遇到。
據記者了解,銀行理財的風險等級一般分為五等,其中PR1風險最低,PR2到PR5的風險依次增加。而在銀行理財中,PR2風險等級一般代表中低風險。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的數據,這類產品目前占所有銀行理財產品的64.69%。
“本輪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主要是債券波動造成的。” 寧夏路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接受采訪時表示,債券資產作為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底層資產,在當前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的背景下,市場波動會直接反映在產品收益上。
8月以來, 債券市場出現寬幅震蕩,10年期、3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跌至2.09%、2.33%,并持續多個交易日震蕩調整。“如果投資者盲目贖回,則會將‘浮虧’變為‘真虧’?!?上述理財經理表示,理財凈值某一天或某個階段的下跌不等于虧損,產品的投資收益取決于贖回時的單位凈值,與持有期的凈值波動沒有直接關系。在市場波動之下,投資者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收益變化。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劉栩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