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單中,‘恢復里院歷史風貌、提升院落環境品質’是街區更新的重要經驗!”記者近日采訪中獲悉,市北歷史城區傳喜報,由環海灣集團實施保護更新的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入選國家住建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
本次總結評選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公布了39個歷史文化街區,46個市縣的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學習借鑒。其中,青島市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入選加強保護修繕領域典型經驗做法。清單總結了街區“在更新過程中做好‘減法’”“打通了歷史城區核心區山、海、城之間的景觀通廊”“恢復里院歷史風貌、提升院落環境品質”等先進經驗,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并向全國推廣。
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市北區部分,占地6.70公頃,其中核心區占地6.04公頃,南起齊東路、北至松江路、合江路,東臨興安路,西靠丹東路。街區以“登州路+十字街”為一主一輔兩級軸線,登州路對外連接其他歷史街區,十字街一橫一縱對應歷史風情體驗與公共服務。街區規劃“生活”“閑逛”“創想”三大板塊,承載品質居住、活力商業、創意辦公等功能業態。
此次入選的清單以在更新過程中做好“減法”為核心,對街區更新的做法進行了簡要介紹:山東省青島市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做好“減法”,打通了歷史城區核心區山、海、城之間的景觀通廊,并利用拆除后場地增加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公共停車位300個。在里院等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更新中,拆除搭建房屋約7000平方米,改造街區內風貌不協調建筑80000平方米,恢復里院歷史風貌、提升院落環境品質。
街區更新修繕工作涉及的44幢建筑大多建于20世紀30至40年代,在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更新中,街區還原了“粗砂面墻面+花崗石基座”質感的建筑風格,以其紅瓦、黃墻和石材基底,結合花園住宅的特色,展現了青島獨有的風貌。修繕中通過降低院墻、修繕合院等手段,向城市展示其歷史風貌,同時在內部打通院落,保留樹木作為景觀元素,提升空間品質,形成具有歷史風情的步行商業空間。
如今,信號山歷史街區正逐步轉變為一個融合人文與商業特色的多元社區,進行著從私家花園到城市客廳的華麗轉變。未來,街區將持續以城市更新為契機,銜接青島歷史城區圈層發展體系,形成以大鮑島與總督府為核心、風貌區核心道路為骨架,面向旅游休憩和文化復興的環形文化線路,促進全域融合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