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公布今年青島市高成長性海洋企業名單,評選20家企業為“青島市高成長性海洋企業”。其中,嶗山區青島琛藍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入選,占全市總數的近三分之一,獲評數量連續兩年位列全市第一,海洋企業創新成長優勢進一步凸顯。
青島市嶗山區背倚蒼翠青山,海域面積2880平方公里,鑲嵌著95.7公里的最美海岸線。海洋不僅是嶗山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更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2023年,嶗山區實現海洋生產總值346.0億元,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30.1%,“藍色引擎”迸發出澎湃動力。
科技創新描繪新圖景
為什么嶗山區能培育出這么多高成長性的企業?從近年來嶗山科研成果“從0到1”的原始突破中能發現,科研是帶動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嶗山區緊緊抓住科技創新優勢,探索廣闊海洋蘊藏的豐富資源,一系列科創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前不久,我們完成免疫抗腫瘤海洋1類新藥‘注射用BG136’(以下簡稱‘BG136’)臨床I期安全性爬坡試驗,近期在進行II期臨床研究工作的籌備。”BG136項目總負責人、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教授、海藥院首席科學家于廣利告訴記者。
2016年,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市科技局、嶗山區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了“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2024年8月16日,在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糖工程藥物科技成果轉化貢獻團隊獲得青島市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
BG136可以說是在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平臺上進行成果開發和轉化的眾多項目的其中之一,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糖工程藥物科技成果轉化貢獻團隊在海洋糖藥物成果轉化與產業化中還做出了不少令人矚目的成績。如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GV-971于2009年成功轉讓并于2019年在國內獲批有條件上市,填補了該領域全球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抗2型糖尿病藥物FvF實現轉讓并成功提交了臨床研究申請……截至目前,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已經成功轉化了200多個項目。
“青島擁有全國唯一的海洋領域的國家實驗室——嶗山實驗室,還有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涉??蒲袡C構50余家,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科創力量支撐?!鼻鄭u市海洋發展局總工程師張惠珺介紹。
目前,以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為主力先鋒的“藍色藥庫”開發團隊已經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現在的200余人,他們正在探索藍色新藥的海洋中不斷遨游。
同時,為了加快塑成產業科技創新新優勢,嶗山區打造了全省首個海洋人才創新園,致力于匯聚全球海洋人才和創新資源?!拔覀儗⒓訌娕c校區、社區的合作與交流,積極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及創新團隊,為海洋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同時,不斷優化創新環境和服務體系,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產業集群?!鼻鄭u海洋人才創新園運營公司董事長王賓說。
產業的發展能夠推動人才、技術、政策、產業鏈條等一系列層面的進步,嶗山區依托鮮明的海洋優勢和特色,不斷借助科技創新激發海洋產業潛力與活力,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產業推動“藍色引擎”
當嶗山區聚力科技突破時,諸多海洋生物醫藥企業也在慢慢發展壯大,在這條海洋生物利用的賽道上,鎖定中高端產品發力。
在嶗山區6家獲評“青島市高成長性海洋企業”的名單中,不少企業通過自主創新,解決了國際市場中產品“卡脖子”等問題。
青島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如此。該企業從螃蟹殼中提取出殼聚糖粉末,突破精深純化工藝技術,實現體內植入級醫用殼聚糖原料的規模化生產。利用該原料研發的“術益紗”,成為國際唯一用改性殼聚糖研制成功的體內可吸收手術止血材料,產品已在百余家三甲醫院、千余家二甲醫院應用。除“術益紗”外,還有多個三類醫療器械產品處于加快研發進程中。
2022年,博益特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董事長聶仁克看來,公司走的是“科技工貿”路線,先由科學家在實驗室做基礎研究,再創立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然后實現大規模生產,最后面向市場銷售,每一步都穩健有力。
青島琛藍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則聚焦蛤蜊和海參,在研發出蛤蜊肽、海參肽兩款海洋功能食品后,目前正在向海洋醫藥產品跨越發展,聯合青島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研究院開展“全蛤蜊海精膠囊高血壓腎病中藥復方制劑”項目,重點研發一款具有良好降壓效果、長期服用安全可靠、無副作用的海洋中藥,服務于高血壓患者以及高血壓腎病患者。
高成長性海洋企業可以帶動更多小微企業壯大規模,形成海洋企業千帆競發的局面。而這6家獲評“青島市高成長性海洋企業”的嶗山區企業,也將進一步推動嶗山區乃至青島市海洋經濟實現新飛躍,形成全產業鏈拉動的海洋產業發展生態,開拓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新局面。
利好政策厚植發展生態
2024年嶗山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聚焦海洋科技創新,加力突破海洋經濟,助力雙瑞、海德威等企業拓展市場,支持國數信息科技推進海洋探測裝備開發、中科星圖打造空天信息輕量化產品,全年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
發展海洋經濟,要依靠的不僅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更是一條更為廣闊,也更為艱難的“科技轉化”之路。對此,嶗山區一直在不斷改革和探索。
前不久,《嶗山區“校長(院長)基金”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辦法(試行)》正式發布。根據項目績效情況給予駐區高校院所資金支持,每年每所高校院所扶持資金最高可達500萬元,全年基金總額最高可達5000萬元……高校院所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嶗山區通過創新建立校長基金制度等舉措,做好源頭創新的服務工作。
“基金以‘后補助’形式支持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海洋生物醫藥、軟件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和未來產業方向的成果轉化創業項目?!睋魃絽^科技局局長薄偉介紹,校長基金的設立,旨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和人才創新創業。為此,該試行辦法明確,在資金用途、分配方案等方面,賦予高校院所更大限度自主權,以確保相關資金能夠更有效地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和創業活動,真正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圍繞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嶗山區聚力實施“繁星計劃”。通過推動校地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轉化、優化創新生態等舉措,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打造“嶗山樣板”,力爭到2026年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庫入庫項目達到400個以上,成果就地轉化孵化企業達到30家以上,示范性技術轉移機構達到20家以上,技術經紀人達到300人以上,讓各類科創要素在嶗山區充分涌流。
當下,嶗山區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促提質,通過實施“繁星計劃”三年行動,全方位構建從支持科技研發、暢通成果轉化到培育新興產業的創新生態鏈,精準施策培育新技術、新成果、新產業,加快海洋科技突破、創新,蹚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路徑。
下一步,嶗山區將積極融入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錨定青島市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目標,更大力度經略海洋、向海圖強,加快推動全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海洋科技創新引領區。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