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農,強農則必先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自2009年我國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產量規劃以來,近幾年全國糧食生產能力遠超預期目標。國家統計局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978萬噸(2996億斤),比上年增加362.7萬噸(72.5億斤),增長2.5%。
今年,我國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求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在這其中噸糧田就是是提升糧食產能的重要途徑。噸糧田,即年糧食畝產達到1噸的農田?;诖耍鄭u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全力打造集高產創建、快速烘干、倉儲物流、加工銷售、數字應用、成果展示于一體的高標準現代化糧食生產綜合示范樣板。
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陳家小莊村的麥田里,農機手駕駛小麥大型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一簇簇成熟的麥穗順著傳送帶進入收割機倉,小麥收割、麥穗脫粒、滅茬還田、機收減損等作業環節一氣呵成。
“田中麥變成倉中糧,今年下了大力氣。從種到收的200多天里,治病蟲害、防干熱風、施肥澆水,田管抓得緊,又有農技員指導,一點兒也沒耽誤?!鼻鄭u勤耕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姜永戰說,這季麥收趕得早、收得好,打下的麥子籽粒飽滿,預計畝產增到1000斤左右。
從田頭到麥倉,從“豐收在望”到“豐收到手”,一粒粒金黃的麥子透著這“三夏”好“豐景”。今年,平度市蓼蘭鎮先行區小麥高產田“青農1931”,畝產875.82公斤,是青島市歷史上首次小麥跨越850公斤大關,實現技術集成創新歷史性突破;萊西夏格莊強筋優質小麥高產攻關田“中麥578”,畝產803.35公斤,創歷史最高紀錄。
從去年開始,青島市分步驟規劃建設了10個萬畝綠色增糧先行區,從耕地、種子、農機、耕作技術等著手,加強銜接配合和技術集成創新,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打造綠色增糧樣板。青島市田間測產結果,去年建設的7個綠色增糧先行區7.26萬畝小麥平均單產601.4公斤/畝,比全市平均水平增產160多公斤;今年新啟動建設的3個綠色增糧先行區同樣實現高產,3.82萬畝小麥平均單產583.3公斤/畝,均達到畝產千斤以上水平。
新技術助力產能提升
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麥收一線,馳騁田野的農機成為三夏生產主力軍?!皽p損就是增產,雷沃谷神系列收割機配裝自主研發的單縱軸流脫粒分離技術,不光麥穗喂入更加順暢,同時采用雙層往復異向振動篩,清選面積大,既提高收獲效率又把糧食損失降到最低。”雷沃農機公司技術人員王友超介紹。
今年“三夏”期間,青島市組織18萬臺(套)農業機械作業,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超過6500臺,玉米播種機1萬余臺,深挖機收減損潛力,將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累計建成烘干中心、烘干點95個,固定式烘干機191臺、移動式烘干機7臺,基本能滿足全市自產糧食的烘干需求。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坝汕嘭S種子有限公司選育的青農6號具有畝穗數多、耐晚播、產量高、抗逆性強、抗病性好、適應性廣等特點?!睂γ總€品種的田間表現,青島市農技中心正高級農藝師韓新生如數家珍?!敖衲攴N的是青農6號,不僅畝產突破了1300斤,而且籽粒飽、品質好。我們采取單種、單收、單儲,讓好麥子賣上好價錢?!狈N糧大戶王玉芹說。
青島市牢牢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打造國家、省、市三級品種展示評價基地14個,構成系統完備的全市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體系,每年有500多個新品種供農戶田間選種,全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9%;已累計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1400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
青島市創新集成的小麥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從“試驗田”進入“規模糧田”,連續2年入選全國主推技術,打破青島市農業主推技術國家隊零的突破,成為青島市糧食生產由中產階段向高產階段跨越的核心技術。今年“三夏”期間,該技術支撐小麥歷史性跨越畝產850公斤大關,創出高產田畝產875.8公斤的歷史新紀錄,并在玉米抗旱播種上發揮高效節水、省工省力等突出優勢。
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高度依賴化學品投入,地力透支、面源污染等問題日益凸顯。在傳統生產模式作用下,大部分農戶習慣于憑借經驗施肥用藥,“一炮轟”的盲目做法讓農業生態環境頻頻亮起“紅燈”。如何從農業生產源頭投入這個小切口入手,牽引撬動農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對此青島市正從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生態資源修復保護、數字化應用等多方面綜合施策,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新格局。
在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方面,青島市積極落實增施有機肥、農牧有機廢棄物堆肥還田等土壤改良措施,2023年監測全市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1.76%,較2020年提高近7個百分點,打牢糧食增產基礎。持續加強植保技術體系建設,配套77臺裝備建成全國一流智能遠程病蟲害監測預警平臺,實現70余種病蟲疫情監測自動化、智能化、全覆蓋,有效提升病蟲識別及預警能力,創建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百強縣2個、綠色防控示范縣4個。
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青島全市年配方肥應用面積達到400萬畝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保持在90%以上,使用量實現負增長;建成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8個,降解地膜示范基地17個;集成示范生態農業新技術,指導創建國家級生態農場5個、省級生態農場6個、市級生態農場20個,生態農場數量全省第一。
綠油油的麥田間,節水灌溉、鎮壓劃鋤、精量施肥、數字農業作業依次進行,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絞盤式噴灌機分別“大展身手”,農技與農藝相融合,傳統與科技相碰撞。近年來,青島市持續加強高端智能精準高效農機裝備的引進試驗與演示推廣,建成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60個、智能化示范區3個,集成機收減損、設施管理、畜牧養殖等農機農藝融合、農機牧藝融合裝備技術40多項,農用北斗導航、精量播種、植保無人機等新型農機裝備推廣1.3萬臺(套),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青島市成功創建全國第一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和省“兩全兩高”農機化示范市。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