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因工業設計更美好。
7月11日至12日,全球軌道交通工業設計領域的國際盛會——2024軌道車輛工業設計國際研討會在青島舉行。來自中國、澳大利亞、英國、美國、意大利、土耳其、泰國、韓國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450余名頂尖專家學者、設計師齊聚中車,共話軌道車輛工業設計創新。
本屆研討會在中國鐵道學會、中國中車集團的指導下,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與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主辦,攜手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高速磁浮運載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中國鐵道學會軌道交通裝備分會等單位共同發起,規模達歷屆之最。
研討會聚焦“創新、設計、突破”,圍繞“面向生命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交通系統”主題,從數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綠色發展等方面,深入探討軌道車輛工業設計的新趨勢和發展新機遇。
工業設計是綜合運用科技手段和工學、美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及包裝等進行整合優化的創新活動。它是工業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品牌價值、用戶體驗的關鍵手段,是賦能制造產業創新升級、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作為全球軌道交通工業設計領域的國際性學術盛會,軌道車輛工業設計國際研討會旨在為全球學術界、工業界搭建國際交流共享的聚智平臺,打造工業設計領域國際“朋友圈”,為全球軌道交通的創新發展貢獻設計力量、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此次大會期間,共舉辦35場主題報告。來國內外的30多位頂尖專家學者、設計大咖做主題報告,共同研討全球軌道車輛工業設計的新潮流新趨勢,碰撞新思想新理念,分享新設計、新作品、新方案,帶來了一場頂級學術盛宴。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譚建榮作題為《機電產品正向設計與創新設計: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的主旨報告。譚建榮表示,工業設計是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一代產品、一代工藝、一代工裝、一代設計。他深入剖析了當今機電產品技術的發展趨勢與前沿、市場需求對設計的新要求,系統闡述了創新設計的十大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深入開展正向設計和創新設計,才能掌握一代核心技術,實現真正的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榮譽副會長兼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柳冠中以《設計的邏輯——詮釋“中國方案”》為題,展開主題報告。柳冠中認為,工業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即創造性地解決今天的問題和提出未來的愿景。設計行業應基于真正的中國傳統“精神”與“可持續發展”的設計邏輯,走出一條“中國道路”,建立起解決問題的“中國方案”。設計要看到這個世界真正的需求,從而定義需求、引領需求、創造需求。“提倡使用、不鼓勵占有”,工業設計要為社會創造出合理的、健康的、公平的、分享的綠色生存方式。
中國中車科學家、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高速磁浮運載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丁叁叁帶來報告:《開啟未來的夢幻之旅——高速磁浮列車工業設計》。中國高鐵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國家新名片,樹起了國際標桿。面向未來需求,高速磁浮以更高速度、運能強大、舒適準點、安全可靠、適應性好、維護便捷、綠色環保等技術特點,為下一代交通提供了多元化解決方案。通過自主創新,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研制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已成功下線。高速磁浮填補了高鐵和航空之間的速度空白,為助力我國交通技術持續領先領跑、建設“交通強國”提供了戰略新引擎。丁叁叁從技術設計和工業設計兩個維度,深入闡釋了高速磁浮列車獨特的工業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案。高速磁浮列車的工業設計,融合技術、人文、美學為一體,在打造高顏值外觀的同時,蘊含高科技含量,實現了高速、平穩、降阻、降噪等技術突破,達到了科技與人文的有機融合。報告展示了“大國重器”高速磁浮列車的設計之美。
此次研討會,還舉辦了重要的國際性賽事——“2024國際列車設計大賽”,在全球范圍內征集新設計、新作品。共收到來自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企業、設計院所、自由設計師參賽設計作品208幅。
經過國內外專家初評、終評,最終,“2050 FUTURE IN MOTION”(瞬息未來2050)摘得2024國際列車設計大賽金獎,“Ferry Wind- Conceptual design of a semi-wrapped suspension rail with integrated transport platforms”(“渡風號”——半包式懸軌與綜合交運站臺概念設)、“Green City Train”和“Vortex”三項設計作品分獲銀獎,另有8件銅獎、20件新銳獎、10件AI創意獎、11項優秀組織獎。研討會期間,大會舉辦了頒獎儀式。
“軌道車輛工業設計國際研討會”發起于2014年,研討會每兩年在青島舉辦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學術研究成果豐碩,工業設計賦能軌道交通成果顯著,在促進國際工業設計交流與合作,助力軌道交通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通訊員 鄧旺強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