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正在給予城市經濟更大的想象空間。
2023年,青島全市服務業增加值9999.2億元,距離突破萬億關口僅有一步之遙。萬億目標之下,誰為“青島服務”挑起大梁?答案可能是生產性服務業。
《青島市服務業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明確:2024年,青島將力爭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400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升至64%。
今年一季度,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509.1億元,同比增長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到了48.2%,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代表的“新服務”,對于城市經濟帶動作用顯現。
從少數派到新支撐
生產性服務業緣何成為服務業乃至城市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這與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有關。
一部手機的面世,生產、安裝一千多個零部件僅占到附加值的45%,在這背后,設計、研發、檢測等看不見摸不著的環節卻占據了55%的附加值,這些價值均由生產性服務創造。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行業分類,生產性服務無處不在,倉儲和郵政快遞、生產性租賃、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研發設計……而這些行業大多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特別是在制造業的高端部分,例如研發、設計等環節,均屬于生產性服務業的范疇。有研究表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程度每提高1%,制造業效率即可提升39.6%。
因此,隨著制造業發展模式的變革,當純粹制造環節遭遇“天花板”,而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有望成為引領制造業走向價值鏈上游的另一條路徑。
此前,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問題仍然突出,緣于制造業背后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到位,全要素生產率的比重不高。”
在他看來,生產性服務業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一組數據值得關注,生產性服務業占據了美國GDP總量的50%、歐盟GDP總量的40%。對比之下,以2022年為例,服務業增加值占我國GDP總量的52.8%,這52.8%中,有接近2/3是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比重不到1/3。
在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邁進的當下,生產性服務業不應是服務業的“少數派”,而該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極。
制造強市如何打好這張牌?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越來越多的城市展現出了滿滿的緊迫感。
在先進制造業百強市評價體系中,賽迪顧問將生產性服務業占比視為一項關鍵指標,對于那些以制造業見長的城市而言,這無疑釋放了一個信號:傳統制造業比拼規模的時代已經過去,生產性服務業將成為它們的必爭之地。
記者注意到,針對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所占比重等數據,多個城市,尤其是傳統意義上的制造業強市均提出具體要求,并將打造“生產性服務業標桿城市”作為發展目標。
作為“最強地級市”,蘇州在2020年提出了打造生產性服務業標桿城市,重點扶持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等領域的服務業企業。彼時,其生產性服務業規模與其他入圍先進制造業十強城市相比,如深圳、廣州、杭州,仍存在不小差距。而經過三年的布局,在自身基數較大的情況下,2023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從54.3%提升至58%,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服務供給日益充足。
同樣在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布局的還有素以“工業立市”的寧波。在其2022年底發布的《新階段寧波發展模式與重點建設路徑思考》提到:“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緩慢,制造業多數仍處于賺‘辛苦錢’階段是城市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反映在數據上,2023年寧波服務業增加值僅增長5.3%,低于GDP增速0.2個百分點,比全國、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速低了0.5個、1.4個百分點。
對標全國制造強市,青島是唯一一個入選2023年先進制造業十強城市的北方城市。在生產性服務業成為城市之間競爭要素的時期,青島早已意識到機遇所在。作為國家首批“兩業”融合試點城市,青島市大力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提供支持的新型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逐漸形成了新服務賦能新制造的“兩業”融合模式。
從2021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僅為4826.7億元,提升至2023年的5996.1億元,占比將近六成,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城市制造業發展的支撐力量充分顯現。在2023年底出臺的《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十百千”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年)》中,青島生產性服務業路線圖日漸清晰:到2025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 6800 億元,年均增速超過7%,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2%左右。
服務業“領軍者”大有可為
可以看到,在生產性服務業這個新賽點上,各地已開始進行探索。因地制宜來看,青島生產性服務競爭力體現在何處?
當下的青島,或許可以從“領軍者們”中獲得答案。偌大的智能倉內,只有機器運轉的聲音,堆垛機、輸送機、升降式貨叉、AGV等數字化設備代替人工進行作業;20米長的油氣管道,以往只能局部檢測或者抽檢,如今卻能在水下實驗室實現全尺寸檢測……在生產性服務的賦能下,青島制造正加速提質增效。而在這些新場景背后,則是青島服務的生力軍在發揮作用,讓“制造+服務”的融合趨向愈發突出。
在這些新場景背后,則是青島服務的生力軍在發揮作用,讓“制造+服務”的融合趨向愈發突出。
近年來,青島開始評選市級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分別在2022年認定20家、2023年認定30家領軍企業,鼓勵這些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力爭在產業前沿技術、先進模式和新興業態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根據《青島市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十百千”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 年)》,未來,青島每年將培育20家以上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
日日順供應鏈攜手三柏碩落地引領行業的新一代智能倉
一方面是政策的發力,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行業“首創”“領先”來自領軍者們:2023年,日日順供應鏈為特銳德定制了國內新能源電力行業首個智能立體倉,攜手三柏碩落地引領行業的新一代智能倉,積累二十余年的家電供應鏈管理經驗實現了跨行業復制;作為山東省外貿龍頭企業,新華錦經營國際貿易幾十年,基于此,企業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一站式國際貿易服務……
這些企業,多為所在產業生態的鏈主企業、頭部企業,對于制造業有著獨到的理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們不應只限于自身所在的行業,而應將長期積累下的運營經驗、企業口碑輸出至各個領域,向外延伸,讓更多“青島制造”由此受益。
從城市制造基因而來
誕生于制造業,服務于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v觀任何一座城市的布局,其生產性服務業皆根植于本地制造業需求。
以蘇州為例,長期以來,生物醫藥都是蘇州的“一號”產業,但與之匹配的檢驗檢測能力仍待提升,特別是隨著2019年國家生物技術藥物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在南京獲批籌建,蘇州只能望“寧”興嘆。面對生物醫藥制品需異地檢測的難題,蘇州在2021年落地了蘇州市藥品檢驗檢測研究中心生物制品檢測基地,服務于生物醫藥的檢驗檢測行業快速發展。
基于自身稟賦,青島生產性服務業有何發力點?因地制宜來看,城市優勢產業便是底氣所在?!肚鄭u市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到,以產業優勢為出發點,圍繞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優勢產業鏈,使服務業發展在優勢賽道跑出加速度。
一方面,隨著青島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多個產業正在經歷從“一個產業”到“一個集群”的跨越,它們對于研發設計、創業孵化、試驗檢測等專業化服務需求也在逐步攀升,這無疑是行業的機遇。截至目前,僅在檢驗檢測一條賽道,青島市通過資質認證的檢驗檢測機構有接近500家,其中不乏為新制造提供服務的高端檢驗檢測平臺。
制造業對于研發設計、創業孵化、試驗檢測等專業化服務需求也在逐步攀升
經過多年發展,這些平臺和青島制造越來越緊密相連,青島海檢集團便是其中之一。為山東港口集團下屬青島港、煙臺港、日照港等提供港機及電氣設備在線智能監測服務,面向海洋設備提供標準化、工程化研發服務,進一步助力高端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當海洋裝備制造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趨勢發展,青島海檢集團也在不斷匹配制造業需求,其檢驗檢測服務從最初的實驗室檢測,現在已拓展到現場檢測、在線監測、技術咨詢等相關領域。
青島海檢集團提供的檢驗檢測服務從最初的實驗室檢測,現在已拓展到現場檢測、在線監測、技術咨詢等相關領域。
城市重點產業集群,為各類服務企業提供了豐富的創新應用場景,反過來,隨著自身服務能力的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將更加凸顯,這便是一種“兩業”融合的概念。正如,海檢集團從原先僅解決市場準入問題的檢驗檢測,到現在面向高端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行維護、延壽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搭建起“一站式”質量技術服務平臺,且集團所提供的生產性服務已延伸至海洋地質勘察測繪、海洋工程全過程咨詢、科技金融、產業孵化等方面。
從城市產業基因中汲取營養,這便是青島生產性服務業因地制宜所在,如今,隨著一批企業嶄露頭角,整個青島服務正向著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競逐生產性服務業,不同城市有著各自的資源、路徑,這將又是一場全行業的變革。打造服務之城,青島已準備好了。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奕靜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