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是一條起自口腔向下延伸為咽、食管、胃、小腸、大腸、終于肛管的很長的肌性管道,總長度大約9米,中間設有很多“關口”,比如說胃的賁門和末端肛門等等,每個“關口”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為患者保留這些關口,就是保住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尊嚴。
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消化內一科高玉強主任團隊通過超級內鏡微創技術,在東院麻醉手術科的全力配合下,成功為兩位消化道腫瘤患者清除病灶的同時保留賁門與肛門。
病變緊鄰肛門,內鏡下“口袋法”精準剝離成功保肛
68歲的張大爺(化名),因入院前半個月反復大便帶血來青島市市立醫院消化內科中心東院消化內一科就診,影像學檢查發現,患者直腸壁局部增厚,提示直腸癌可能,腸鏡進一步檢查發現兩處病變:一處緊鄰肛緣病變,病理提示早癌;另一處距離肛門10cm直腸巨大腫瘤,病理提示浸潤期腺癌。
患者病情比較特殊,兩處病變都需要處理,消化內科聯合外科共同會診。外科手術治療常規2處病變一起處理,由于一處病變緊鄰肛緣,外科手術基本無法保留肛門;如果單獨處理惡性腫瘤,早癌也終將發展為浸潤期癌,并且因兩處病變距離較短,外科手術切緣可能會累及早癌病變,影響以后治療,患者對于手術并發癥風險及帶造瘺袋生活表示難以接受。高玉強主任認真分析患者病情后,認為可通過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進行腫瘤切除,同時保留患者肛門。
“理解、信任,感謝你們,我們又有了生活的希望。”聽了高主任的內鏡治療方案,家屬眼前一亮。
術中,內鏡下直腸近肛緣見一約5.0cm×5.0cm大小的側向發育型腫瘤(LST),肛側建立隧道,高玉強主任運用“口袋法”(首先在病變的一側劃開黏膜建立口袋的開口,沿口袋開口在黏膜下向病變對側進行剝離,然后分別切開病變其余兩側的黏膜,從而完整地切除病變。)剝離粘膜下層,完整剝離切除病灶?;颊咝g后恢復好,1月后至外科進一步手術處理直腸10cm處惡性腫瘤,成功保住肛門。
賁門口現“鴿子蛋”大小腫瘤內鏡下上演精準?!翱凇鼻谐?
48歲患者羅女士(化名),2月前因胰腺腫物于肝膽胰外科治療,影像學檢查發現一凸向于胃腔內接近3cm腫物,考慮間質瘤可能。胃鏡檢查發現胃底部有一3.0cm×3.0cm大小黏膜下腫物,考慮間質瘤,位置緊鄰賁門。
肝膽胰外科與消化內科進行聯合病例討論,外科手術方案為胰腺腫物與胃壁腫物一并切除,但胃的腫物離賁門口太近,手術可能會影響賁門及功能。賁門的功能是預防胃內的胃液及食糜向食管性反流,為了盡量保全患者賁門功能,高玉強主任決定通過內鏡下腫瘤挖除術來切除腫瘤的同時,保留賁門。但近乎“鴿子蛋”大小的體量及胃底的位置,都給胃鏡切除帶來很大的挑戰。
術中,在患者胃底見一大小約3.0cm×3.0cm大小粘膜下腫物, 高玉強主任憑借精湛的內鏡操控技術,成功用電刀剝離至漿膜層,完整切除病變,術后創面給予完整封閉。術后病理提示間質瘤(低危險度)?;颊咝g后恢復良好,超級微創內鏡技術成功保住賁門。
“這兩個病例均屬于緊鄰‘口側’,醫生和患者面臨切除病變‘保命’同時也要盡力保留緊鄰‘口’功能的巨大挑戰?!备哂駨娭魅伪硎荆搩如R下手術治療給了這類患者在腫瘤面前,留下了“活口”的希望。
“查切”一體精準出刀守護患者消化健康
近年來,青島市市立醫院消化中心東院消化內一科聚焦臨床診療需要與專業發展新方向,在消化內鏡“超級微創”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取得多項診療技術突破,從診到治,從器質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從消化道管腔內到管腔外,一條軟鏡,創造出無限可能。它既可以像偵察兵一樣“窺探”消化道空腔臟器內部結構和病灶,又可以精準“出刀”,在切除病變組織的同時,保留器官結構和功能的完整??剖夷壳俺R庨_展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超聲內鏡(EUS)、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ESVD)、內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POME)、內鏡下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內鏡下全層切除術EFTR等超級微創手術。
消化道腫瘤切除選擇內鏡還是外科手術方式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醫生需要根據患者腫瘤位置、腫瘤大小等綜合情況,本著以患者為中心原則,為患者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棟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