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探源中華文明 賡續齊魯文脈

      探源中華文明 賡續齊魯文脈

      ——聚焦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

      中華文明生生不息,齊魯文脈源遠流長,如何讓歷史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作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非遺大省,山東如何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3月21日,山東省委拿出一天時間召開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并組織參會人員赴山東博物館、濟南章丘調研,在展覽展廳、遺址公園、考古現場等感受山東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和保護傳承。

      山東文化是中華文明連續性的突出代表

      灰陶尊、人面紋玉飾、春秋簡牘書刻、漢畫石刻……山東博物館內,“禮運東方——山東古代文明精粹”“海岱日新——山東歷史文化陳列”兩場展覽,集中展示了山東文明發展歷程,從古代山東角度實證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呈現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引人注目、令人深思。

      歷史文化遺產是前人智慧的結晶,蘊含著何以文明、何以中國的“密碼”?!澳壳?,山東是全國史前文化譜系最清晰、發展鏈條最完整的地區。山東文化是中華文明連續性的突出代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級研究員鄭同修說,“我們要再接再厲,為實證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作出山東貢獻?!?/p>

      放眼齊魯大地,3.35萬處不可移動文物,558萬余件可移動文物,18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了山東多姿多彩的文化賦存。與會同志認為,山東文化遺產豐富多樣,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彰顯了山東深厚的文化底蘊。

      織密系統保護“一張網”

      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是一項根本性、長遠性、戰略性工作,必須堅持系統完整保護理念,構建文化遺產系統保護體系。齊長城保護條例等頒布實施,“三孔”、泰山、石窟寺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成效顯著,在全國首創設置2600余個文物保護公益性崗位,數以萬計館藏珍貴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搶救修復……山東織密系統保護“一張網”,文保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會議提出,要形成覆蓋考古發現到展示利用全過程、遠古到近現代全時段、地上地下水下全空間、物質和非物質全類別的文化遺產大保護格局?!白鳛槲幕z產主管部門,我們將積極構建‘大保護’體系,堅持法治保障、隊伍建設、資金支持三管齊下,不斷完善黨政主體、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文化遺產工作格局?!笔∥幕吐糜螐d廳長王磊說。

      歷史文化名城體系是中華文化極為重要的載體。在山東,國家級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分別有20個、49個、71個,歷史文化街區60片,歷史建筑2108處,每個城市、鎮村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副廳長任海濤介紹,山東已完成新一輪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構建了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工作體系,連續4年開展專項評估檢查,加大發現問題整改督導?!拔沂⒅贫v史建筑保護辦法,嚴格落實保護監管責任,做到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任海濤說。

      將塵封在歷史中的遺跡挖掘出來,讓古代文明直觀地呈現在大眾眼前,是考古的魅力所在。此次實地考察的章丘焦家遺址,曾入選全國考古十大發現,出土文物反映了此地開禮儀制度之先河。此外,城子崖被學術界譽為“中國考古圣地”,龍山黑陶的發現,有力駁斥了“中華文化西來說”,鞏固了中華文化的主體性。

      鄭同修注意到,會議提出加強考古研究和歷史文化闡釋,并明確深入實施考古重點項目。他說:“山東承擔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2個課題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相關課題,建議以此為抓手,精心組織開展主動性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著力提升考古精細化程度和研究深度,讓考古發現和科研成果的含金量更高。”

      讓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煥發時代風采

      對文化遺產,既要保護好也要傳承好。會議明確,創新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切實做好以文化人、展示利用、數字賦能、傳播交流的文章,讓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煥發時代風采。

      一河碧水,兩岸青蔥。游客乘坐畫舫,大運河兩岸老建筑映入眼中,小閘口、東大寺、太白樓等歷史文化景點,串聯起一步一景、一步一情的運河記憶……作為京杭大運河流經距離最長的城市,近年來,濟寧實施“運河記憶”項目,生動展現大運河文化?!拔覀兙劢勾筮\河文化傳承,實施的大運河國家步道項目即將獲批。這個項目通過高標準建設慢行系統,串聯起沿線歷史文化資源,致力于打造全國大運河國家步道示范段樣板?!睗鷮幨形瘯浟旨t玉說。

      博物館作為收藏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殿堂,在保護、研究、展示文化遺產和傳承、發展人類文明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據顯示,全省796家博物館年均舉辦展覽和教育活動2.1萬場,接待觀眾超8000萬人次。

      “在山東,類型豐富、主體多元、普惠均等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蓖趵诒硎荆瑒撔挛幕z產的活態傳承,今年將實施“文潤海岱 游讀齊魯”文物主題游徑工程,讓文化遺產更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此外,加強“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交流合作,推出更多有內涵、有品質的紀錄片,提升山東文化遺產傳播力、影響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是國內建制最早、體量最大的專業學術機構,承擔了人才培養、重大課題研究等重要職能?!拔沂》沁z保護工作亮點紛呈、成果豐碩,當前,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已進入系統性保護新階段,我省非遺保護工作更應立足現實需求、發揮優勢強項,從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省等高度,扎實推動非遺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新進展?!鄙綎|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張士閃說。

      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協同發力、全社會共同參與。

      “對各級文物、各類遺址舊址保護展陳工程以及文旅融合發展項目,積極做好用地保障和規劃許可服務。”

      “主動融入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總體布局,加強鐵路工業遺存保護利用,推動鐵路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加快建設濟南市博物館新館、齊長城遺址博物館,辦好第八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p>

      ……

      探源中華文明,賡續齊魯文脈。與會同志表示,要扛牢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守正創新、擔當盡責,努力推動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為賡續中華歷史文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劉兵 李子路)

      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崔現香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