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3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258億美元,較1月末上升65億美元,升幅為0.20%。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我國外匯儲備連續三個月站穩3.2萬億美元大關,而2023年外匯儲備全年穩定在3.1萬億美元以上。
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2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經濟長期向好態勢將持續鞏固和增強,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同日,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中國黃金儲備連續第16個月增加,2月末黃金儲備7258萬盎司(2257.49噸),環比增加39萬盎司(12.13噸),1月末為7219萬盎司(2245.36噸)。
記者留意到,在國際金價和美元指數上漲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央行2月末的黃金儲備余額由1月末的1482.29億美元小幅上升至1486.44億美元,在我國國際儲備中的占比為4.32%,和1月末基本持平,但仍遠低于全球14%左右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我國國際儲備資產多元化、分散化配置還有較大空間。
外匯儲備穩中有升
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仍是2月外儲規模變化的主因。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記者,2月外儲規模小幅上升,主要是當月美元指數小幅上行與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整體上揚相互對沖的結果。
王青表示,匯率方面,2月美元指數小幅上行0.59%,這會導致外儲中的非美元資產估值縮水,這一影響大約在85億美元。資產價格方面,2月美股上漲、美債價格下跌,對我國外匯資產估值整體影響正面。以上因素對沖后,2月外儲規模小幅擴張。
王青認為,在美聯儲降息預期的影響之下,后期美元指數進一步上漲空間較為有限,匯率折算因素帶動外儲規模下降的效應會有所減弱,未來全球資本市場大幅下跌的風險也在趨于緩和。目前我國3萬億美元左右的外儲規模整體上處于適度充裕的狀態。
“更為重要的是,近期以外貿回暖為代表,我國外部狀況穩中向好,國內經濟運行也在繼續向常態化回歸,人民幣匯率回穩,這些因素都有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蓖跚嗯袛啵磥硪欢螘r間我國外儲將繼續穩定在略高于3萬億美元這一水平,進而發揮抵御各類潛在外部沖擊的壓艙石作用。
3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外貿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6.61萬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為3.75萬億元,增長10.3%,進口為2.86萬億元,增長6.7%,貿易順差達8908.7億元,擴大23.6%。人民幣匯率方面,3月7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報7.1986,較上一交易日上調6個基點,已連續多日收復至7.20以內。
展望2024年,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表示,匯率和外貿表現及計價幣種是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重要因素,綜合來看我國外匯儲備將保持穩中有升態勢。
一方面,隨著外部制約因素的逐步緩解,人民幣匯率將波動回升,大概率再次升至7以內,將驅動私人部門將持有的部分存量外匯資產加快結匯。此外,隨著外匯市場預期和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變化,國內結售匯形勢也將逐漸改善。
另一方面,近期亞太地區出口形勢有所好轉,在區域貿易合作深化和上下游產業鏈接帶動下,預計2024年我國外貿形勢也將逐漸回暖,將穩定外匯收入來源。王有鑫認為,考慮到目前在國際貿易和跨境資本流動中人民幣使用比例逐漸增加,外匯儲備的整體波動也將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黃金儲備“十六連增”
進入3月,在美聯儲降息預期不斷發酵的影響下,國際金價漲勢如虹,3月7日一度升破2160美元/盎司關口,再次創出歷史新高。金價上漲是否會影響央行進一步增持黃金的意愿?
按照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王立新的觀點,全球央行增持黃金,絕不是基于金價短期上漲獲利,而是從更長遠的視角配置黃金。各國央行的儲備資產,第一個要求是安全性,第二個要求是很好的流動性,第三個才考慮到回報。
王立新指出,央行持續增持黃金的一大目的是分散自身儲備資產的構成,減少對某一主權貨幣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則是看重黃金在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加大趨勢下的避險功能,有助于降低儲備資產的波動幅度。
“黃金現在創新高并不等于未來沒有更高的高點”,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向記者直言,在黃金價格突破新高的背景下,央行仍有可能繼續審慎增持黃金,原因在于美聯儲經歷了十幾次加息之后大概率走向降息,在此背景下,美債價值將會下降,增持黃金有利于提升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整體質量。事實上,我國央行增持黃金很可能是一項中長期的戰略性舉措。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告訴記者,央行增持黃金可能出于兩大考量。一是順應全球形勢,適度優化和調整官方儲備資產結構,這有助于提升儲備資產的穩定性,更好應對外部風險變化。二是近年來全球政經格局持續演變,地緣沖突發生頻率上升、主要國家債務風險加劇、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硬通貨”的黃金受青睞程度明顯提升。
梁斯表示,總的來看,央行適度增持黃金是順應大勢、優化結構、提升資產安全性和風險應對能力的具體表現。從當前情況看,市場機構普遍研判黃金仍有上升空間,適度增持仍在可選范圍之內。(記者 唐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