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雖有波動,但整體放量改善。A股逐漸企穩的同時,北向資金持續流入,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看多情緒增加。
具有代表意義的是,全球知名指數——富時羅素指數即將新調入76只A股,同步調出的A股僅有1只。調整將于3月4日生效,3月15日進行指數調倉。
此番新調入標的中,中小盤股占比較大,新興產業、高科技領域數量不少。
在業內人士看來,富時羅素的調整將為A股吸引更多新增被動配置資金,并將帶動境外資金關注配置中國資產。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經濟的企穩、股市支持政策的持續發力、春節后股價的回升,在受訪人士看來,當前市場大幅下跌趨勢已經結束,投資者恐慌情緒基本消除。短期來看,3月中旬以前,市場有望維持中級反彈趨勢;中長期來看,A股底部特征明顯,迎來配置新機遇。
富時羅素指數新納入A股76只
根據英國富時羅素指數公司日前公布的全球股票指數半年度指數審查報告,富時羅素將新調入A股76只、同步調出1只。
本次調整后,富時中國A全指(互聯互通)成份股數量將從目前的1898只增加至1973只,根據近日市值計算,A股占富時羅素新興市場指數市值將從約5.71%增加至約6.18%,占富時全球指數市值從約0.55%增加至約0.61%。
調整措施將于3月4日生效,3月15日進行指數調倉。
此番調整是2023年9月調整的延續。2023年9月,隨著滬深港通北向標的擴容,富時羅素計劃一次性調入600余只A股,采取“兩步走”,即2023年9月新調入的600余只A股納入因子定為12.5%,2024年3月指數半年度審查時再提升至25%。
富時羅素于1984年在英國倫敦成立,是倫敦證券交易所全資子公司。富時羅素是與明晟公司齊名的全球知名指數機構,其指數產品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約20萬億美元資產以富時羅素指數產品為基準開展投資。
2017年明晟公司宣布納入A股之后,富時羅素在2018年9月宣布將A股納入旗下全球股票指數系列,納入股票范圍是富時中國A全指(互聯互通)的符合資格成份股,納入比例為符合資格股票可投資市值的5%,此后逐步提高至25%。
細看富時羅素指數3月即將納入的76只標的,根據廣西大學副校長田利輝分析,其具有兩大特點。
特點一,中小盤股占比較大。這不僅表明了富時羅素在指數調整中注重發掘和納入具有成長潛力的中小型企業,而且展現了中國市場中小企業的活力和成長性。
特點二,新興產業或高科技領域股票不少,其反映了富時羅素對新興產業的重視和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趨勢的認可。
“富時羅素的調整是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成果的肯定,也是對A股市場未來潛力的認可。這將增強市場參與者的信心,促進市場的穩定和發展。”田利輝表示。他同時認為,此番調整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國際化進程,提升市場國際化水平。對于境外投資者而言,將為投資A股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資本市場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基調和方向也沒有變。此番富時羅素指數的調整,表明國際投資者配置A股的信心和潛力依然巨大,中國資本市場仍是新興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A股中長期底部特征明顯
富時羅素此番指數調整凈調入A股75只,無疑是對A股中長期發展的看好。實際上,開年以來,外資對A股的看多情緒也在不斷增加。
從數據來看,北向資金即為一大力證。根據Wind數據,2024年1月下旬以來,外資持續買入A股。截至2月27日,北向資金凈買入已達428.01億元。其中,2月27日,北向資金買入金額達703.68億元,凈買入122.4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對A股的投資并非無差別買入,而是更青睞于具有長期成長潛力的行業和優質公司。田利輝認為,這種策略性的投資選擇反映了外資對A股市場的深入理解和長期布局可能。
從外資機構針對A股配置機遇的發聲來看,樂觀漸增。典型如瑞銀證券,其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日前表示,當下A股市場情緒已過度悲觀,市場價格接近中長期底部水平。他認為,A股市場短期或仍有反復,但中長期布局機會已現。
孟磊解釋道,參考2015年中“國家隊”入市后A股市場迎來長期底部的經驗,目前中長期投資者已經迎來了較好的布局機會。目前來看,在短期的流動性風險解除后,投資者或將重新聚焦于今年的通脹和房地產市場走勢,觀測企業盈利復蘇的情況,并分析宏觀政策信號。
更為熟悉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實況的國內專家對A股則相對更為樂觀。
短期來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3月中旬以前市場有望整體反彈。
比如,國泰君安策略團隊日前提到,考慮到當前市場表現強勢,突破3000點會給部分倉位不足的投資人帶來一定壓力,因此預計后市仍有倉位回補、慣性上沖的動能。同時,由于市場短線反彈幅度較大、部分個股自低點起漲幅可觀,勢必帶來一定的短線止盈盤,因此預計短期會有更多雙向波動的趨勢,上攻斜率也有可能有所收斂,但即使有短期回踩整固也不影響中期趨勢,預計3月中旬以前市場都有望維持中級反彈趨勢。
中長期來看,隨著春節后股市的持續企穩,市場人士認為,市場大幅下跌趨勢結束,市場底部已經建立。
比如,中信建投董事總經理、首席策略官陳果提到,雖然后續市場可能面臨一些震蕩反復,但綜合各類條件看市場底部前期已經確立,戰略上需走出熊市思維,戰術上則可徐徐圖之。
怎樣徐徐圖之?
田利輝告訴記者,在具體配置機會方面,投資者需要關注政策走向和政策落地情況,特別是對于科技創新、新能源產業和消費升級領域的政策支持,這些領域有望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投資者可以關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的投資機會。隨著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新能源行業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投資者可以關注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機會。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升級已經成為趨勢。投資者可以關注高端制造、品牌消費、品質生活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在市場風格上,孟磊認為大盤股將受益于較高的盈利確定性以及潛在的“國家隊”和場外資金的凈流入而跑贏小盤股。
陳果則認為,經濟復蘇仍待更多政策助力、5年期LPR下調帶動長端收益率下行、險資配置需求、央企市值考核推進等因素作用下,紅利+央國企可持續作為底倉;流動性危機解除、無風險利率下行及風險偏好上升等分母端利好頻頻,同時AI技術創新將推動傳媒、教育等多領域的變革,拉動算力需求的進一步增長,并利好手握優質數據資源的企業,疊加本輪AI指數從2023年6月以來開始調整,2024年開年來受風險偏好壓制和資金行為影響跌幅靠前,反彈空間仍充足,可以積極把握算力產業鏈、傳媒等高景氣科技方向。
關注機會的同時也當警惕風險。田利輝同時提醒,投資者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和判斷。在保持理性和冷靜的同時,不盲目跟風,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尋找具有長期成長潛力的優質公司進行投資。(記者 崔文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這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