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獲悉,山東省實驗室“軌道交通高性能鋰離子電容器卡脖子技術”實現國內首次量產。據了解,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作為全省首批5家省實驗室之一,自2021年7月獲批以來,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建設,提升實驗室原始創新能力,推進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產出。
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了解到,該實驗室先進儲能材料與技術研究組針對功率型儲能器件鋰離子電容器的國產化技術開展了一系列研發工作,該技術成果在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的單體產線上進行了自動化組裝驗證,所獲單體容量、內阻、壽命等參數得到認可。
鋰離子電容器是超級電容器的升級產品,兼具高能量密度、長壽命特性,可用于風電領域的調頻調槳、智能電網的二次調頻、軌道交通的能量回收等,但其制備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2020年以來一直致力于高性能鋰離子電容器國產技術的研發,目前已實現突破。為推進市場化應用,實驗室聯合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在其自動化產線上驗證中試產品,經過多次攻關試驗,已成功在自動化產線上運行,制備出合格鋰離子電容器單體,單體容量1400-2200F,壽命超過(200C)50萬次,循環壽命居世界領先。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通訊員 王靜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