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內地與澳門合作研制的首顆科學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11月28日,內地與澳門合作研制首顆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正式投入使用儀式在澳門舉行。作為我國首顆高精度地磁場探測衛星,該衛星的投入使用將大幅提高我國空間磁場探測技術水平。該項目由國家航天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開展,開辟了內地與澳門科技創新合作新模式,是推動雙方實質性科技合作,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樹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良好范例,對于加快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轉型,提升澳門在國內與國際科技界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新聰、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出席投入使用儀式,共同見證簽署“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投入使用證書、長期運行管理協議。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出席投入使用儀式。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采用“A星+B星”聯合觀測模式。A星搭載高精度磁場觀測載荷、能量電子譜儀、激光反射器等載荷,重點開展高精度地球磁場測量任務;B星搭載中能粒子探測器、太陽X射線探測器、激光反射器等載荷,重點開展太陽X射線和地球內輻射帶能量粒子探測任務。A星和B星聯合對南大西洋異常區高能粒子的時空分布結構開展觀測。

      在軌測試期間,“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在軌運行穩定,功能、性能正常,完成了衛星工程在軌測試大綱所規定的全部測試項目。衛星各載荷的科學數據經過自校自評,并與其他衛星數據和國際通用模型比對,驗證了各載荷的功能和性能。11月,衛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工作,具備投入使用條件。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項目鼓勵科學數據的開放共享和應用,未來將通過相關數據政策,深化澳門與內地、國際的全方位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澳門自身獨特的區位與制度優勢。該項目還將持續推動航天科學研究與澳門青少年航天知識科普工作。

      國家航天局負責衛星工程組織管理,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負責工程大總體工作,衛星系統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和西北工業大學抓總研制,科學載荷由澳門科技大學負責提供,地面接收站和科學數據應用中心由西北工業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分別負責,西北工業大學為地面系統總體單位,科學應用系統由澳門科技大學、內地有關單位共同開展。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