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青島市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立足體育惠民,做好體育民生,全面推進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著力提高科學健身服務水平,體育強市和健康青島建設邁上新臺階。
青島市第一部全民健身地方立法順利出臺
《青島市全民健身條例》經8月25日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9月27日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準,將于2024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青島市首部地方體育法規,對規范和促進全民健身工作具有積極作用,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育健身需求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同時,青島市第一個政府主導的智慧體育平臺上線運行。“青島市全民健身一張圖”平臺于9月底正式上線,這是我市重點建設的12大數字應用場景之一,項目包括三大應用場景、23個功能模塊,具備健身設施管理、賽事活動發布、健身場館預訂等功能,我市有了自己的全民健身地圖,力求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有力提升體育公共服務數字化、精準化、便捷化水平。
我市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全面啟動。我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的目標任務,彰顯我市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展現我市關注民意、改善民生、對提高市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高度重視。我市已成立工作專班,并于9月18日召開全市動員部署會,全面啟動我市創建工作。通過以創促建、以創提質、以創爭優,將實現全民健身工作整體躍升。
全民健身設施更加便利
青島市已連續9年將場地設施建設納入“市辦實事”,有效緩解了市民健身去哪兒的難題。今年新建改擴建全民健身體育公園10處、健身步道和設施407處,11月底前將全部完工并向市民開放,進一步優化健身設施布局、完善設施功能、增加設施數量、提高設施質量。目前,全市各類健身設施增加到1.1萬余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加到3.3平方米,實現了城市社區“8分鐘健身圈”和農民健身工程基本全覆蓋。今年,我市將弘誠體育場功能優化提升項目列入市辦實事,著力把體育場升級為集全民健身、體育培訓、體育產業營銷、體育競賽、體育休閑于一體的新型體育文化綜合體。目前,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計劃明年建成并重新開放。
市民健身空間不斷拓展。持續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納入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納入山頭公園整治。聯合市公園城市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市園林和林業局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的通知》,浮山、太平山健身步道已成為市民健身游玩的打卡地。先后部署開展3輪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排查整治行動,共排查場地器材4.4萬余件,發現問題929個,及時整改761個。全市658所中小學體育場地面向社會開放,為周邊市民體育鍛煉提供了便利。
全年舉辦社區運動會超600場
今年,全市組織了第三屆社區運動會,通過“你點單、我辦賽”的方式,把市民喜愛的項目送到基層、送到社區,全年舉辦社區運動會超600場。開展“全民健身月”、紀念奧林匹克日、“九九重陽”全民健身等主題系列活動,涵蓋民俗體育展演、路跑、運動項目展示等板塊50余項活動,帶動近百萬人參與全民健身。
今年,舉辦第四屆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推出20余項冰雪運動惠民體驗項目,帶動30余萬人參與體驗。第二十屆全民健身登山節,向市民推薦39處登山地點,超萬名市民參與。全國老年人太極拳健身大聯動展演超7萬人參與。舉辦市第六屆體育大會,賽事涵蓋53個項目超萬人參與。第二屆全民健身羽毛球聯賽首次覆蓋10個區市,第三屆全民健身云上運動會超萬人參與,訪問量超88.9萬次。繼續舉辦青島市智力運動會、跑遍青島、城市定向賽、時尚體育聯賽,賽事數量、參與人數和規模均創新高,全市各級各類足球賽事突破5000場。
組織第一屆五四青年健康跑,數十支跑團近千名青年參加。創辦環浮山綠道健步行活動,3500余名健步行愛好者參與。首個共筑中國夢廣場舞挑戰賽,輻射200多個社區,累計2.2萬人參與。落實省、市關于“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村有好戲”系列活動部署安排,統籌涉農區市群眾賽事活動開展,組織首屆青島市鄉村運動嘉年華,7個涉農區市聯動舉辦7項15賽,直接參與人數1萬余人。
成功舉辦2023東亞足聯男子U15錦標賽、亞洲海岸賽艇等國際賽事,承辦全國春季游泳錦標賽、中國風箏板錦標賽、CBA籃球聯賽、全國擊劍冠軍賽分站賽等30余項全國級以上高水平賽事活動,為島城人民奉獻了精彩絕倫的體育盛宴。
全民健身服務更加多樣
一是健身宣講融入生活。邀請專家面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運動促健康”科學健身指導公益宣講138場次,制作并發布健身指導視頻200余個。組織400名超體重學生夏令營,為1.4萬青少年進行脊柱側彎篩查。
二是健康指導送到基層。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六進”活動,為7400余名市民進行體質監測,并出具個人體質評定報告和運動鍛煉指導建議,國民體質測定合格以上比例連續多年高于94%。深化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驗“青島模式”,已為5100余人進行了達標測驗。發布市民體質狀況白皮書,市、區市兩級分別開通體育咨詢服務電話,為市民提供全方位健身指導服務。
三是健身網絡不斷延伸。各級加大健身骨干培訓力度,每年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500人以上,全市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萬余人,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2名。社會體育指導員依托全市5700余處健身輔導站點,經常性開展交流展示、項目推廣、公益活動,豐富街道、社區體育生活。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體育”的目標,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設施布局,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開放力度,不斷豐富全民健身活動載體,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全民健身品牌,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讓全民健身成為群眾美好生活的“標配”,不斷擦亮“帆船之都 體育名城”城市品牌,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體育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王澤佩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