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都市圈成為國家批復的第13個都市圈,這是山東省首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也是全國唯一的非省會(直轄市)城市都市圈,以及少有的以沿海城市為核心的國家級都市圈,體現了青島在“強龍頭”戰略下,不僅提升了自身能級,更有強勁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作為“全省經濟總量最高,人口增量最高”的城市,“爭取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曾寫進了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山東這個“全國第三經濟大省、第二人口大省”也終于實現了國家級都市圈零的突破,有利于山東省進一步優化“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格局,更好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
相對于其他內陸型都市圈,青島作為一個知名沿海城市,作為一個全國海洋科研強市,青島都市圈在空間輻射范圍上包含陸地和海洋兩大部分,在職能上強調突出海洋優勢、強化陸海統籌。《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全文共有53處提及海洋。國家層面也多次明確提出“支持青島等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帶動形成一批現代海洋城市”。也就是說,做好海洋大文章是青島都市圈承擔的一項重要責任,青島要有打造“海洋都市圈”的使命。
海洋科研長板明顯
青島擁有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高端涉海機構、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1家國家實驗室、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10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別是國家深?;?、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驇?、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國字號”實驗室、高校、科研平臺、院所云集于此。去年,青島市完成涉海技術交易94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40.8億元。2022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約5014.4億元,占GDP的比重約33.6%,占全省、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0.8%和5.3%,總量穩居全國沿海城市首位。
這組數據是青島海洋科研實力的簡單描述,是青島海洋產業發展的基礎,是青島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規劃》同樣明確提出,協同創建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以國家海洋科學城為核心承載區,加強“透明海洋”“藍色藥庫”等科學研究,加強海洋基礎性、前瞻性和關鍵性技術研發,鼓勵企業、高校院所布局建設海洋領域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深化海洋科教產城創新融合發展。主動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積極爭取國家科技重大任務。
突破海洋產業短板
青島海洋科研實力強,但海洋產業仍存在一些短板。
一家海洋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告訴記者,青島海洋科研實力在全國首屈一指,這點毋庸置疑,無可替代。青島一些涉海企業去省里申報課題、科研立項所展現的專業性不亞于一些地市。但是海洋產業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一些成果轉化要去南方完成。
他的感受反映了青島海洋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青島海洋科研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本地生產動能,沒有形成藍色產業優勢。
在今年8月15日,介紹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上海)推介懇談會籌備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局長孟慶勝介紹說,“對標倫敦、香港、上海等世界一流的國際航運中心,青島的港口條件不落下風,但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水平還不夠高。在五個維度29項客觀評價指標中,青島僅有船廠交付船隊、港口標準箱、班輪運輸聯通指數等5項指標位列全球15名以內,而船隊規模、航運保險、航運金融、海事法律、便利化環境等高端航運指標都在20名以外。青島在50個全球候選城市中位于第30位。”
一言以蔽之,“港強航弱”的狀況依然存在。
在近日發表的一篇作者署名為孟慶勝、徐叢春的《青島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的若干思考》論文中,作者將青島海洋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短板進行總結,一是產業升級任務艱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較慢,新興產業拉動作用不強。二是市場化程度不夠高,資源要素支撐保障作用還有不足。三是搶抓發展機遇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意識不夠強烈,對海洋發展的前瞻性謀劃不夠。
具體來看,依據去年施行的新國標《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青島在15個主要海洋產業中,主要以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旅游、海洋工程建筑等傳統產業為主,增加值占比86%,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不高。海洋一產、二產沒有涉海營收過百億的企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尚無一家全國百強醫藥企業,營業收入超過十億元的企業只有3家?!按蠖粡姟⑷痪钡膯栴}仍舊存在。
青島海洋經濟總量在全國僅次于上海和天津,相對于同為副省級城市的大連、廈門、寧波,包括深圳在內,可謂遙遙領先。
但青島擁有的總量、人才優勢只能說是暫時的。換言之,過去沿海城市以海洋區位優勢獲得海洋發展優勢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創新成為推動海洋經濟持續發展的真正驅動力。
對比深圳,青島海洋科研人才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而深圳的科研人才在企業,企業在深圳創新發展中發揮著主體作用。深圳科創主力軍“6個90%”現象為外界熟知,即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于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于龍頭企業。
借“青島都市圈”政策東風,青島需要對標國際知名海洋城市的發展經驗和國內部分沿海城市的先進做法,深入分析研究海洋經濟的發展優勢和短板不足,立足自身特色和區域特性,找出發展思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焙Q笄閼芽淘谠S多人心中。在過去,沿海地區受海洋之恩澤而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地區。在未來,人口向海遷移流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抓住青島都市圈機遇,擴大海洋領先優勢,打造北方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全國同城化發展樣板區、高品質宜居宜業生活圈。
億萬年前,人類從海洋走向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里程碑,如今我們要再度轉身向大海更深處走去。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初志偉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