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支付機構收到央行罰單。根據央行發布的最新行政處罰公示表,嘉聯支付有限公司因涉及多項違規行為,被罰款299萬元。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被罰,罰單數量近30張,合計罰沒金額超6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今年出現了一降一升的變化,罰單數量明顯減少,但被罰金額卻大幅提升。且年內罰單中機構與相關責任人被雙罰的情形較多,違法違規事由則主要集中在違反支付結算管理相關規定及未按規定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管理等方面。截至11月6日,支付牌照數量為186張,累計被注銷支付牌照機構達85家。
多家支付機構領罰單
日前,央行深圳市分行公布行政處罰信息,劍指銀聯金融網絡有限公司(下稱銀聯金融網絡)、深圳市深銀聯易辦事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易辦事)及嘉聯支付有限公司(下稱嘉聯支付)違反清算管理規定等違法行為,涉及金額合計超500萬元。
具體而言,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銀聯金融網絡被罰30萬元;易辦事則被警告,并被罰171萬元。因對上述違法行為負責,時任易辦事副總經理李某彬被警告,并罰款6.5萬元。
而嘉聯支付則是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違反商戶管理規定;未對外包服務商開展盡職調查共三項違法行為被警告,沒收違法所得95.19元,罰款299萬元。同時,時任嘉聯支付總經理石某冬因對上述部分違法行為負責,同樣被警告,并罰款16萬元。
這已經不是支付機構第一次領到罰單。
就在幾天前的11月2日,央行浙江省分行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浙江唯品會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因“違反支付結算管理相關規定”,被監管罰款10萬元。
近期最受關注的罰單是中匯支付制造的,引起關注的原因是金額較大。10月30日,人民銀行天津分行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匯支付”)遭遇雙罰。根據罰單內容,中匯支付存在未按規定辦理特約商戶資金結算、未按規定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管理以及未按規定設置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等三項違法違規行為,被人民銀行予以警告,并沒收違法所得1328.11萬元,罰款6762.55萬元。
同時,中匯支付法定代表人陳某平對前兩項違法行為負有責任,被警告并罰款55萬元。包括負責人被罰金額在內,中匯支付本張罰單合計被罰沒金額達到8145.66萬元。
中匯支付已經不是第一次接到罰單,此前2021年9月份中匯支付由于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法律制度規定,也曾收到“黃牌”警告,被央行罰款1399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中匯支付于2013年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許可證,最早的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牌照和銀行卡收單牌照。不過,2016年1月份,央行注銷其互聯網支付許可,并停止了該公司在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深圳、廈門、寧波、大連等12個?。▍^、市)的銀行卡收單業務。2018年1月份中匯支付的支付牌照續展成功。
時至2023年,在央行公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公示信息(2023年1月第五批)的支付牌照續展中,因存在《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中止對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申請的審查。
對于中匯支付被重罰原因,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為,未按規定辦理特約商戶資金結算及未按規定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管理已經觸碰了反洗錢相關“紅線”,這種情況很可能會被違法洗錢網絡利用;另外,其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綜合以上,體現了監管部門對違法零容忍的態度。
85張牌照被注銷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財付通、支付寶、拉卡拉等逾2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被罰,罰單數量近30張,合計罰沒金額超6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了一降一升,罰單數量明顯減少,但被罰金額卻大幅提升。且年內罰單中機構與相關責任人被雙罰的情形較多,違法違規事由則主要集中在違反支付結算管理相關規定及未按規定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管理等方面。
截至11月6日,支付牌照數量為186張,累計被注銷支付牌照機構達85家。
近期被注銷的一張支付牌照是在今年8月份,廣東信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匯電子商務”)所持的銀行卡收單牌照被注銷。信息顯示,信匯電子商務業務覆蓋范圍為廣東省、福建省,首次許可日期為2013年7月6日,在2023年7月的牌照續展中,人民銀行對其做出了“不予續展”的決定。
持牌機構的減少,反映出了行業監管趨嚴、趨細,支付牌照稀缺性進一步凸顯。
王蓬博認為,牌照減少其實屬于行業內自然優勝劣汰的過程,一方面預付卡牌照由于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的步伐,所以大批量的在淘汰,另一方面一些銀行卡收單和互聯網支付牌照也由于自身合規等方面的原因被淘汰出行業。
近年來,支付行業的監管政策密集出爐。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將支付監管的部門規章升級為行政法規,對支付領域的市場準入和管理進一步加強。去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開始落地執行,對于支付價值鏈上的不同角色提出了細化的針對性要求。
對于2023年支付行業的走勢,業內人士認為,合規仍是第一位,而牌照則是合規的“底線”,是企業展業的基礎。一般支付牌照注銷的原因主要包括:主動申請注銷、根據監管要求進行業務合并,以及因嚴重違規被央行強制注銷牌照。
王蓬博判斷,未來支付行業的馬太效應會愈發明顯,兩三家巨頭占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排名十位之后,幾乎空間不大。他認為,雖然支付利率不斷走低,但行業利潤仍然很高,而且支付是商業數字化的入口和基礎工具,巨頭和收單機構實際上不構成競爭關系,而是同一條產業鏈上下游的關系。
艾瑞咨詢預測,預計2023年第三方綜合支付交易規模將以14.5%的同比增速回升,主要來自于社會經濟復蘇態勢蘊含的消費類交易規模的增長和金融類交易規模的增長。從規模結構上,個人支付交易規模仍舊是第三方綜合支付的主體,其交易規模的增速回升亦將帶動企業支付交易規模共同增長。對于從業機構而言,支付業務已經從早期的追求業務規??焖僭鲩L進入到了支付業務價值多元化階段——以基礎支付為切入點,為用戶和企業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挖掘更深遠的業務價值已成為從業機構的核心發展目標。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葉麥穗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