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加速年底沖量,車企開啟新一輪價格戰:業內人士稱“車市或現‘鉑金十一’”

      隨著多家新能源車企陸續公布10月銷量數據,“金九銀十”宣告收官,國內乘用車銷量達到了今年的一個銷售小高峰,汽車市場整體呈現回暖向好的趨勢。

      進入11月,廠家和經銷商進入全年目標沖刺階段,車市競爭愈發白熱化,尤其是進入四季度,部分廠家已經出臺了一些對于三季度、四季度沖量的政策,逐步加大終端的促銷力度。

      比如11月1日,比亞迪官宣5款車型優惠,最高優惠1.8萬元,沖刺300萬輛年銷量目標;同一天特斯拉官宣上線新一期引薦獎勵;11月2日,零跑汽車宣布全系車型降價,至高金融貼息1萬元/臺……

      同時多家車企也在加速產品推新在收官之際沖刺銷量,日前吉利與百度聯合打造的極越01、長安啟源A07/A05、廣汽傳祺ES9、比亞迪宋L等新車上市或開啟預售;智界S7、阿維塔12、AITO問界M9將陸續上市;此外小鵬X9、理想MEGA、吉利銀河E8等多款車型將亮相廣州車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雙十一活動的開啟以及12月廠家、經銷商年底沖銷量,2023年全年,國內乘用車的零售量有望接近2200萬輛,保守估計2170萬輛,同比有望實現5%的增長。

      沖刺300萬年銷目標,比亞迪官宣多款車型優惠

      三季度日賺1.13億元的比亞迪10月銷量繼續高歌猛擊,當月新能源汽車月銷量首次突破30萬輛至30.18萬輛,同比增長38.6%;今年1-10月,累計銷量238.15萬輛,同比增長70.36%,已完成年銷量目標(300萬輛)的近八成。若接下來兩個月保持這一增速,300萬輛年銷目標有望達成。

      為全力沖擊年度目標,比亞迪打響了11月車市降價的“第一槍”。

      11月1日,比亞迪官宣,消費者于11月1日-11月30日購買驅逐艦07、護衛艦05冠軍版、海豚、海豹冠軍版、宋PLUS冠軍版等比亞迪海洋網相關車型可享受大幅優惠,優惠幅度從0.5至1.8萬元不等,同時全系享2年0息、至高可享8000元置換補貼、2年免費云服務等。

      此外比亞迪王朝網車型秦PLUS EV 2023冠軍版雙11大降1萬元,限時11.98萬元起,該車于今年4月上市,共推出6款車型,彼時售價區間為12.98-17.68萬元。

      除了限時優惠之外,比亞迪加快產品推新速度搶占市場份額。此前已開啟盲訂的方程豹首款車型豹5近期將上市交付;10月31日,比亞迪王朝網新車宋L開啟預售,定位純電中型獵裝SUV,推出5款車型,預售價格22萬-28萬元,將在年內正式上市。與此前宋系列車型售價集中在20萬元以下不同,此次宋L預售價22萬元起步,定位高于此前產品。

      國金證券研報認為,新車宋L和方程豹5的上市將為比亞迪帶來新的增長。預計比亞迪今年第四季度累計銷量將超90萬輛,順利達成全年交付目標。

      王朝網和海洋網均是比亞迪主要的銷量來源,10月比亞迪品牌王朝網和海洋網共銷售28.96萬輛,同比增長33.4%,貢獻了整體銷量的九成以上。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公開表示:“在10萬-20萬元價格帶,比亞迪有定價權,我們也希望平穩一點,不要搞得大家很難受,別人都沒活路?!?/p>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率先官降開啟價格戰的特斯拉剛剛進行過一輪漲價。10月27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Model Y高性能版售價上調1.4萬元,起售價達36.39萬元,Model Y后驅版和長續航版價格不變。

      特斯拉和比亞迪一漲一降背后,二者的汽車毛利率發生著變化。

      特斯拉CEO馬斯克多次表示愿意犧牲盈利能力來換取銷量,這一策略一度奏效。不過受持續降價的影響,其“毛利神話”被打破,其汽車毛利率從一季度的19.3%下降至三季度的15.7%。

      比亞迪也采取了一些降價措施,但通過產品結構調整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汽車毛利率分別為20.7%、21.6%和22.2%。

      降價效果立竿見影?

      繼3月湖北車市平地一聲雷引發價格大戰、8月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共同開啟降價潮之后,為了在收官之際沖擊銷量,領克、零跑、極氪等多家車企近期加入了終端促銷大軍。

      10月16日,極氪汽車宣布,即日起至12月31日期間,全系車型限時優惠。多項權益疊加后,極氪001至高限時優惠8萬元、極氪X為5.1萬元、極氪009為1.6萬元;10月31日,歐拉官方針對閃電貓555km尊貴版、705km長續航版、600km四驅高性能版三款車型推出限時優惠30000元,優惠后三款車型價格區間為17.63萬-24.13萬。

      11月1日,特斯拉宣布上線新一期引薦獎勵,即日起至12月31日,通過好友引薦,購車人可獲得尾款抵扣1750元,EAP免費試用90天,引薦人可獲得獎勵積分7000分;領克汽車宣布,11月1日-11月30日(含當天)完成領克08車型大定鎖單,且于12月31日完成提車,即可享受6000元購車補貼、免費升級哈曼卡頓23揚聲器音響等權益。

      11月2日,零跑汽車宣布全系車型降價,至高金融貼息1萬元/臺。11月1日-11月30日下定零跑T03、零跑C01、零跑C11、零跑C01超級增程、零跑C11超級增程均可享受金融貼息、選裝基金等。

      事實上,降價對銷量的促進作用立竿見影,已有部分品牌嘗到了“甜頭”。

      零跑正是其中之一。今年前兩個月,零跑汽車月交付量一度跌至3000輛左右;3月1日零跑宣布全系調價,降幅最大為5.8萬元,5月開始零跑汽車月交付量重回萬輛水平;8月零跑宣布旗下C系列部分車型降價,其中C01車型最高降幅達到2萬元。最新數據顯示,零跑汽車10月共交付1.82萬輛,同比增長159%,創歷史新高。

      另一個降價立竿見影的代表則是上汽大眾。7月初,上汽大眾調整ID.3售價,全新定價后起售價降至12.59萬元,帶動銷量飆升,當月ID.3的最高日訂單接近千輛,最高單日訂單達950輛,環比增長689%,月銷量直接過萬。

      “ID.3優惠在4萬元左右,低配優惠4萬2,高配優惠4萬5?!币簧掀蟊婁N售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隨著銷量走高,其話術也從之前的“現車隨便選”變成了“沒車需要等”。

      10月,上汽大眾ID系列純電動車銷量達到1.5萬輛,交付量再創新高,已連續第四個月銷量過萬。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經民曾表示,“做出 ID. 降價的決定很艱難的,好在結果是好的。只要有銷量,我們就不慌?!?/p>

      車市將出現“鉑金十一”

      隨著“金九銀十”收官,國內乘用車銷量達到了今年的一個銷售小高峰,汽車市場整體呈現回暖向好的趨勢。

      根據多家新能源車企公布的10月銷量數據,理想汽車月銷首破4萬輛蟬聯交付榜首,小鵬汽車首次突破2萬輛,零跑汽車和蔚來汽車呈現小幅同環比增長,但哪吒汽車成為五家中唯一同、環比出現下滑的車企,交付量已連續三個月墊底,不過均在萬輛以上。

      此外,此前表現不佳的AITO問界系列強勢反彈,其中問界新M7交付新車1.05萬輛,單車型單月交付破萬,創歷史新高;嵐圖汽車、智己汽車、阿維塔汽車、創維汽車以及高合汽車10月均實現增長,但月交付均在萬輛以下。

      乘聯會表示,10月終端優惠及促銷政策力度延續,“十一”疊加中秋超長假期,各地方車展及促銷活動較多,促進雙節期間終端熱度增長;“十一”后終端恢復正常銷售節奏,市場熱度回落明顯,但各車企“雙十一”促銷活動逐漸提上日程,帶動10月銷量。

      進入11月,廠家和經銷商進入全年目標沖刺階段,產品端不斷推新、終端促銷政策加碼,車市的白熱化競爭亦進入高潮。而降價依然是車市主旋律,車市價格整體呈現出穩中有降的趨勢。尤其是進入四季度,部分廠家已經出臺了一些對于三季度、四季度沖量的政策,逐步加大終端的促銷力度。

      “部分廠家為年底沖量,對經銷商任務量要求增加。為了達成全年任務目標拿到年終返利,經銷商降價促銷,新車價格不斷下探,盈利壓力持續提升?!敝袊嚵魍▍f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告訴記者,“我們認為11月份市場需求還會延續9、10月份的狀態,11月份會比9月份成色更好,出現‘鉑金十一’的狀態。”

      綜合經銷商、目前整體的宏觀形勢和終端需求的判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計11月份的終端零售量環比10月份會增長10%左右,實現210萬輛的終端零售量;考慮到12月份還會有年底的消費沖高,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認為全年乘用車的零售量有望接近2200萬輛,保守估計會達到2170萬輛,同比有望實現5%左右的增長。

      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很多車企希望進一步提升新能源市場份額,通過規模提升降低成本并占據市場主力地位,但車企更多是產品競爭力的提升而非單純通過降價提升新能源車的市場規模。

      需要思考的是,在商業競爭的戰場里,一味靠降價打敗對手的邏輯并不成立,當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進入飽和競爭的階段,沒有技術創新、沒有戰略布局、乏善可陳的產品若單純依靠“以價換量”,注定無法走得更遠。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