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筆倉單對應一個個網格,一個個網格對應一排排貨物,點開一個具體倉單,貨物的品種、位置、入庫時間……詳盡的貨物信息全部顯示在電腦中,再點下鼠標,可以實時監測到貨物的實際狀態。
通過線上平臺管理倉單,點點鼠標就可查驗貨物,發生在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這一幕場景,完全顛覆了記者腦海里一堆堆貨物、一摞摞紙質倉單的傳統倉庫管理印象。
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管委財政金融部副部長于文潔介紹,這就是自貿區創新推出的全國首個數字倉庫項目。項目創新的底層邏輯源于數字倉庫硬件的改造,以及電子倉單平臺貨兌寶平臺的搭建。
長期以來,大宗商品倉庫一直存在著管控難、貨權不清晰、信息不透明等一系列的痛點,導致大宗商品交易融資難,制約了整個行業發展。為長期解決這一問題,去年,青島自貿片區管委聯合中儲發展、京東科技等科技領軍企業,以片區范圍內倉儲企業作為試點,創新落地了全國首個數字倉庫項目。
據了解,青島自貿片區管委計劃拿出3年時間改造22萬平方米大宗商品倉庫,目前已經改造了10萬平方米。通過對自貿區原有倉庫的改造,實現物流倉儲的數字化、可視化管理。
立足城市發展的新定位新格局,適應貿易金融催生的新模式新業態,建行青島市分行不斷提升數字金融服務水平,以數據和科技驅動業務升級重構,以平臺和生態打造業務發展引擎,運用新金融這把溫柔“手術刀”,創新打造大宗商品供應鏈與物流金融業務新模式,努力解決貿易金融中的痛點問題,以新金融實踐助力青島高水平對外開放。
依托金融科技優勢,青島建行聯合青島片區管委積極推進金融協同創新,建立自貿金融聯合創新實驗室,與“數字倉庫”共建數字化融資平臺。該行著力推動創新策源,以差異化的數字金融產品打造平臺強鏈數據化“飛輪”,不到一年時間,推出多個“首單”業務,激活平臺鏈上貿易實體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全球首單基于數字提單確權轉數字倉單質押融資業務,打通了大宗進口貨物從訂船、通關、入庫到倉儲提貨、質押融資、交易交付的全鏈路,全業務流程不到一個工作日即辦理完畢;全國首筆區域協同期交所場外平臺電子倉單線上質押融資業務,一個工作日便實現融資申請、倉單質押及融資發放,打造了數據共享、快捷、便利、安全的場外平臺電子倉單線上質押融資通道;青島市首筆上合示范區鐵路運單項下出口貿易融資業務,為跨境電商企業辦理單證融資業務,實現了中歐班列“班列+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模式新突破。
近幾年,青島建行以“數字倉庫”平臺為依托,圍繞貿易鏈、物流鏈、創新鏈、生態鏈布局和打造金融鏈,積極賦能G端政府、B端企業和C端民生生活,以新金融服務青島區域發展戰略,助力青島打造貿易金融創新生態。
青島財經日報記者 姜亞玲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