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中,陸典民(左三)和同學們認真傾聽老師講課。 受訪人供圖
10月20日8時,在嶗山五中九年級4班的課堂上,與同學們一同坐著的還有該校校長陸典民,這是他本周的第5節聽評課。為加快推進青島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提升學校校長課程領導力,加強學校教學研究,促進課堂教學改革,青島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學廣泛推進校長聽評課制度。校長回歸教學一線,隨時推門進課堂,像陸典民一樣的校長們,為師生開出了“良方”。
為“問題課堂”把脈
陸典民說,“回答老師問題不積極,孩子不自信,討論沉悶,思維訓練也達不到目標,這樣的班級必須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校長聽評課是隨時推門聽,但對陸典民來說,雖然“隨時”但卻不“隨意”。他每一次聽評課都是“有備而來”。3年來,陸典民專挑有問題、有痛點的班級“望聞問切”。
陸典民在課堂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認真感受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每一次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的語氣,討論中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情景題目練習中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情況,他都一一記錄?!氨粍拥芈牶椭鲃拥孬@取知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本質上的區別?!睂﹃懙涿駚碚f,整個班級的學習出現問題,必須走到課堂中才能抓住病根,對癥下藥。
專門解決“疑難雜癥”
30年來,陸典民從未離開過講臺,“教育,就是老師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陸典民認為,如果少了互動少了溝通,就不能真正摸透學生的情況,無法真正做到信息的有效傳遞。
這一年來,陸典民不僅到每個班級每個學科去聽課,還會親自為學生上課,主教九年級的數學。陸典民說,“這學期每周5節課,從教學到現在,30年一直如此。”像聽評課一樣,陸典民的課也不是隨意設置,他的課主要為學校、為老師、為家長、為學生解決“疑難雜癥”,菜單式提出知識選擇學習,比如這節課的主題是要對一次函數進行補救,九年級的學生都可以自主報名,每節課30人左右?!斑@樣,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二次函數之前,把一次函數的知識點打牢,為接下來的新知識打下扎實基礎?!标懙涿裾f。
讓校長們“動”起來
在拉練中尋找差距,在競進中提升能力,校長下沉教學一線,將會鍛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校長隊伍。“校長聽評課的出發點是帶動學校教研質量,促進教學水平提升。”青島市教科院副院長王梅智介紹,自從青島市推行校長聽評課制度后,學校的教研、集備組長緊跟校長的步調,整個教育教學的氛圍都更好了。
“校長聽評課不是單方面校長對老師的指導,而是雙方智慧的碰撞。通過聽評課,也豐富了校長的認知?!蓖趺分潜硎荆鄭u市目前要求校長聽評課的數量每學期不低于30節,包括職業學校和民辦學校,平均下來也就是一周不少于兩節課。多數校長遠高于這個要求,一學期聽七八十節課的校長大有人在,多者甚至超過了100節,大家都積極“動”了起來。
王梅智說,“校長是學校教育質量第一責任人,這項舉措是為了讓校長更多關注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沒有‘躺平’的校長?!睋私猓鄭u市教科院會定期檢查校長的聽課記錄,在入校調研時將校長聽評課情況作為必查事項,同時采取抽查、問卷和座談等形式,詳細了解校長聽評課情況,真正將該項工作落地落實。(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鐘尚蕾)
來源:青島早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