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用敬業書寫擔當作為

      陳國震,男,漢族,1977年6月生,河北武強人,中共黨員,生前是李滄區興城路街道城市更新辦負責人。

      2023年2月3日,陳國震倒在了工作一線,離開了他忠誠熱愛、無私奉獻的事業,他甚至還來不及與親人見上最后一面,來不及對相依相持的妻子、尚未成年的兩個女兒進行最后的囑咐,就這樣帶著十年如一日對基層工作的敬業奉獻,帶著對尚未完成工作的牽掛與不舍,永遠地定格在46歲。

      從部隊到地方,從軍旅情懷到為民情懷,他用奉獻續寫新的篇章。他曾身著戎裝,保家衛國,他曾扎根基層,服務社區,在他的身上,刻下了綠色軍營鍛造的頑強和堅韌,感受到了忠誠擔當的初心本色,看到了恪盡職守的工作態度。

      2009年,陳國震從部隊轉業到李滄區興城路街道辦事處安監科,負責安全監管工作,在任職期間,他跑遍了興城路街道轄區內400多家企業,主動為企業建立起了檔案,將經營范圍、人數、隱患、安全生產負責人等信息全部歸檔,定期和同事進行安全檢查,對轄區重點企業安全隱患點,可以說是如數家珍。正是他時時刻刻能夠做到心中有本帳,才能夠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確保一方平安。他說“轄區企業、職工宿舍、城中村交叉分布,只有認真負責,才能守護好企業和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這,也是陳國震在剛參軍時許下的誓言。在陳國震負責安全生產工作的那幾年里,興城路街道轄區企業生產安全平穩,從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2017年7月,陳國震開始擔任街道城管科負責人,該崗位工作內容復雜、責任重大,既是城市創建的“排頭兵”,又是城市管理的“守護者”,陳國震在任時以擔當實干、敬業奉獻的突出表現,為群眾干成了一批實事、解決了一批困難。比如轄區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卡子門周邊早年前污水冒溢嚴重,特別是下雨后,附近的居民更是苦不堪言,陳國震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他說“卡子門見證了青島的歷史,問題必須馬上解決!”當天就聯系城市管理部門、附近單位到場研究,找尋根結、對癥下藥,經過多方協調最終解決了卡子門周邊排水不暢的問題。6年以來,卡子門周邊再也沒有冒溢。陳國震的認真負責決不是偶然,他是軍人出身,知道卡子門見證過日軍侵華的歷史,同時長期扎根基層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讓他心里始終掛念卡子門里住著的那名身體欠佳的老太太,解決冒溢問題的不僅是職責所在,更是初心所系。

      黨員的身份,信仰的指引,他用真心贏得群眾的認可。陳國震在興城路街道工作的12年來,把“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用實干擔當書寫了一幅“一片赤心向基層”的為民答卷,用投身服務群眾的大情小事彰顯出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擔當。

      在興城路17號、21號一樓涉及24戶近30年的亂圈亂占和私搭亂建問題是街道“老大難”問題,隨著市、區拆違治亂建設美麗家園行動全面展開,此項工作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可是想要破解這一多年的“硬骨頭”絕非易事。由于涉及戶數較多,拆除難度較大,陳國震和板橋坊社區書記呂軍多次進入居民家中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講法規、講政策,最終得到了所涉全部居民的理解與支持,完成了改造。如今這片空地上已鋪上了地磚,安裝了健身器材、路燈、座椅,成為居民們鍛煉、休閑的好去處。“拆除違法圈占的時候,他不僅是領著工人干活,有時候還自己上手!”同樣也是退役軍人的呂軍,和陳國震有著深層次的共鳴:那份時不我待,是一名退役軍人、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作為街道創城工作的“主力軍”,陳國震連續六年堅守創城一線,堅持每天早上七點半到崗,全天深入到樓院開展衛生保潔、大件垃圾清理等工作,組織專人、定時、集中收取居民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全面清除了轄區內暴露垃圾和衛生死角,轄區環境衛生得到顯著提高,同事們都說他曬黑了、跑瘦了,但他毫無怨言,他說“面對創城的重點難點,作為黨員就應該迎難而上,這是組織對我們的考驗,更是人民群眾對我們的信任?!?/p>

      平凡的崗位,持續的堅守,他用敬業書寫擔當作為。興城路街道轄區大部分是原堿廠宿舍、國棉八廠宿舍等“家改居”無物業管理的開放式樓院,存在鄰里糾紛突出、環境衛生保潔力量不足等問題。為此,陳國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以推進“三長一站”試點工作為契機,在每個社區都分別設立了城市治理服務站,建立樓院長城市治理微信群,創新“微循環”工作機制,通過解決群眾身邊“小問題”化解基層治理“大矛盾”。比如唐山路社區17號樓頂一戶居民飼養鴿子40余年,鴿毛、糞便讓居民不堪其擾,導致鄰里關系緊張。樓院長在群里上報情況后,陳國震第一時間回復,現場了解實際情況,反復上門做說服教育工作,最終養鴿戶自行對鴿子進行了妥善處置,并保證以后不再飼養,群眾身邊延續多年的環境衛生老大難問題得到迅速化解,居民紛紛點贊。開展“三長一站”工作以來,街道城市管理投訴同比下降40%,群眾滿意度上升56%,相關試點工作經驗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并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2019年,興城路街道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面對這個“新鮮事物”,轄區大多數居民不理解,甚至有人直懟工作人員:你連個免費垃圾袋都不給我,我憑啥配合你?。繛榱俗尵用衲芨斓亟邮芾诸惱砟?,陳國震主動犧牲休息時間,一下班和社區干部挨家挨戶上門講解垃圾分類的好處。三個多月后,陳國震入戶走訪了轄區近一半的居民,他用心用情和辛勤付出贏得了大家的理解和配合。2020年,街道在沔陽路5號院里建成了垃圾處理點,處理點落成后,陳國震和同事們繼續通過現場引導、隨機走訪、拍攝宣傳視頻的方式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讓垃圾分類理念更加深入居民心中。2022年在街道、社區的齊心努力、在轄區居民的配合認可下,沔陽路5號院的垃圾分類工作走在了李滄區乃至青島市的前列,被評為“青島市垃圾分類五星小區”,如今居民們每天早晚排隊去回收站處理分類過的垃圾,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23年根據上級關于組織拍攝推廣垃圾分類工作的要求,陳國震放棄午休時間,冒著嚴寒,在沔陽路5號院和同事、社區骨干準備拍攝的前期工作,因體力嚴重透支,突發疾病倒在了工作一線,送醫就診后經全力搶救無效離世,他把自己對工作的熱愛永遠定格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香蕉午夜_欧美三级在线观看黄_白医生的控制欲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address id="5111j"></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th id="5111j"></th></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5111j"><nobr id="5111j"><nobr id="5111j"></nobr></nobr></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