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
9月1日,新一代“青島金花”的年度遴選如約而至。新一代“青島金花”從2019年啟動,每年遴選一批規模大、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從2020年的42家,到2021年的66家,再到2022年的86家,一批有實力、有潛力、有拼勁的“新金花”正在崛起。
比往年更引人注目的是,今年“新金花”遴選之前,青島市推出了青島公共品牌新名片——“青島優品”工程,將錨定工業、農業、服務業、海洋經濟四大重點領域和全市24條重點產業鏈,培育、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青島企業和產品成為中國精品。
品牌始于古代手工藝人,他們在制作手工藝品上打上某種標記,以利于顧客識別來源。因此,原始意義上的品牌主要是一種抽象符號標記。
如今,品牌已演變為城市發展的“導向牌”、凝聚人心的“吸鐵石”,城市形象的“金名片”,與城市彼此共容、共融、共榮。
品牌無論對一座城市抑或一家企業而言,都是巨大的無形資產。提到谷歌,人們會想到舊金山;看到農夫山泉就能想到杭州、提起騰訊就想到深圳……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外界對這座城市甚至這個國家的好感度和認同度。
正如當年NBA球星巴蒂爾受邀來到青島時,面對鏡頭脫口而出“先知道青島啤酒,后才知道了青島這座城市”。
一個個青島品牌,豎起了青島邁向世界的路標;一張張青島“名片”,閃耀著自主創新的智慧與光芒;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青島述說著品牌故事,也向世界傳遞著中國品牌之都的韌勁和后勁。
第一代青島“五朵金花”的綻放,也帶動著青島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青島的海爾、海信,讓青島形成了家電電子領域集群,集群企業數量超過2200家,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簡稱電博會)因此落戶青島,讓國內外的參展企業在青島多維度、多場景展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的新技術、新場景、新應用。
百年青島啤酒的芬芳中,孕育出青島國際啤酒節和“啤酒之都”的美譽,形成青島特色的啤酒文化,讓青島啤酒和青島這座城市名揚海內外,也帶動著青島旅游和文化的新紀元。啤酒節、啤酒城……當啤酒融入青島這座城市的血脈時,很多人發現,當年創辦的啤酒節不經意間也打開了制約青島旅游業的瓶頸。
聚點成鏈,聚鏈成群,重點產業鏈挺起“青島制造”的脊梁,這座城市成就了品牌,品牌也與城市同頻共振。
面向未來,第一代“金花”需要全新的升級 ,新一代“金花”同樣在催生著新的產業鏈。
歷史總是在輪回,但不再是簡單的重復。新的發展環境賦予了品牌全新的內涵。從1989年3月,青島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開展日用工業產品爭創“青島金花”活動的通知》(青政發〔1989〕71號),直到1993年,31種“青島金花”產品之中的“五朵金花”脫穎而出,同樣歷經數年之久。
認識到后續乏力成為品牌建設的短板,青島有針對性地重新布局和探索,以城市之名設立品牌日、新一代“金花”的遴選。今年,青島先后制定出臺《“青島優品”公共品牌管理辦法》、《“青島優品”形象標識使用管理辦法》和《“青島優品”公共品牌企業自我聲明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打造“青島優品”工程,讓挖掘、重塑青島“品牌之都”形象的步伐加速,讓青島保持了優質的品牌儲備。
截至目前,青島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84家,其中境內上市企業67家,還擁有30家擬上市企業。此外,青島目前擁有專精特新企業6738家,累計認定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1家、省瞪羚企業344家。這些都將是能引領青島經濟新增長極的品牌備選,也將是青島新一代“金花”最好的品牌儲備庫。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7月17日,2023年青島品牌日期間,研究員、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帶來主旨演講:《實體經濟為主體,圍繞綠色化、數字化、服務化、集群化,推動青島品牌經濟高質量發展》。
他認為,青島是中國的一大工業基地,也是北方的金融經濟中心城市,青島的一二三產業結構非常合理。在此基礎上,推動青島品牌高質量發展是非常理想的。
培養一個知名新品牌,有翻不完的山川湖海。其中,需要長期的戰略性眼光,需要遵循基本規律、順應未來趨勢、灌注熱情與心力,需要精心規劃籌謀和持之以恒的行動。
夯基壘臺,政策引領。
青島,會續寫“品牌之都”新榮光 。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